第A04版:深度报道

双轮驱动优化投资结构 创新机制保障投资效能

——全国各地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勾勒经济发展新蓝图

重大项目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据本报记者统计,全国已有25个地区发布了2025年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计划,重点项目合计达1.9万个,总投资额达58.5万亿元。各地正在通过精准有效的重点项目投资布局,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地区布局

区域协同与地方发展并进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2490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2万亿元的规模领跑全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地合计投资超11万亿元;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合计投资超4.9万亿元,反映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成效。

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等中西部地区省市投资规模均超万亿元,其中,重庆市计划实施“四个一批”市级重点项目共1568个,总投资约4.4万亿元;四川省列出810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7916.5亿元;陕西省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体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名单》已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发布,2025年川渝将共建总投资约3.7万亿元的320个重点项目,年度预计投资4414.5亿元。

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边疆地区投资增速显著,2025年,新疆自治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3.47万亿元;西藏自治区计划建设重点项目170个,计划完成总投资2030亿元,将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投资结构

新兴产业与传统基建并重

从投资领域来看,各地重大项目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结构优化特点,不仅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而且注重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

多地今年注重现代产业类项目投资,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北京市“3个100”工程中,科技创新及现代化产业项目占比达三分之一;浙江省的产业项目占比高达56.8%,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26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1个;陕西省产业类项目总投资12328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43%,显示出产业升级的明确导向。

与此同时,传统基建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湖南省126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中,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在内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的有52个;陕西省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7766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27%;云南省基础设施类项目820个,涉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利、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口岸基础设施等领域。

民生领域的投资也在增长。陕西省民生保障类项目总投资8668亿元、占全部项目总投资的30%;北京市将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纳入重点。“新旧动能”协同发力的投资结构,既保证了经济稳定增长,又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实施机制

多元计划确保投资效能

各地在项目管理上创新机制,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资金保障方面,多地采取多元化融资模式。江苏省建立实施项目与储备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储备项目100个、同比增加40个,项目数量同比增加20%;广东省安排1001个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为后续投资做好储备;天津市重点储备项目275个,总投资4992.26亿元。“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推进模式,有效保障了投资的连续性。

实施计划方面,浙江省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计划,安排项目呈现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三个特点;湖南省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与省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名单,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289个,省重点前期工作项目51个;云南省安排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与年度“重中之重”项目清单,明确重大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从而实施精准投资与科学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各地重点项目投资勾勒出经济发展的新蓝图,这些重大项目将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各地区正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实施机制,以重大项目为支点,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记者 盛媛)

2025-06-16 盛媛 ——全国各地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勾勒经济发展新蓝图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122.html 1 3 双轮驱动优化投资结构 创新机制保障投资效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