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8日,第一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式启动,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筑科技领域从业者、高校团队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智能建造发展新路径。作为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赛事,本届大赛通过“技术研发+实战检验”双赛道设计,集中展示建筑机器人在工程全周期的应用潜力,为行业技术升级与产业融合搭建交流平台。
大赛设置“应用实战”与“技术研发”两大核心赛道:技术研发赛道聚焦建筑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应用,覆盖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验收、运维、巡检、评估及拆除等全流程场景,旨在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应用实战赛道则通过模拟真实工地场景,检验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实战能力。
在技术研发赛道,25支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专业队伍围绕技术创新性、工程适配性及市场转化潜力展开角逐。部分优秀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有望为建筑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应用实战赛道更注重“真刀真枪”的能力检验,32支队伍需在模拟真实工地的四大项目中展现实战水平:墙板安装、地面整平、地砖铺贴考验精细作业能力,无人机巡检则聚焦安全隐患识别。组委会特意在场地布置中还原了脚手架、配电箱、绿网等常见施工元素,并设置假人道具模拟工人违规行为,通过“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双重隐患设计,全面检验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问题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了赛事与实际施工场景的契合度。
赛事同期举办的智能建造成果展同样亮点纷呈,18家行业领军单位集中展示了智能检测设备、施工机器人、特种作业装备及运维管理系统等前沿成果,覆盖智能建造全链条。其中,多款建筑机器人现场演示了高精度作业流程,引发观众对“机器换人”施工模式的关注。
当天下午,“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沙龙”吸引产学研用多方代表参与,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市场需求对接、金融支持模式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现场不仅探讨了建筑机器人在复杂工况下的技术瓶颈,更精准匹配了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投融资需求,为大湾区智能建造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