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设计

老工业用地“三态合一”转型 打造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中央绿地更新转型案例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原为20世纪50年代上海首批近郊重工业区“上海普陀区桃浦老工业区”。2012年响应上海市委关于“桃浦地区转型发展在上海未来城市发展大局中具有突出重要地位,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调整,打造21世纪城区形象”的指示。经过2轮控规调整,桃浦智创城于2015年调整控规获批复,规划聚焦生态、业态、形态“三态合一”的转型发展目标,建设50公顷中央绿地。

辐射上海中心城区的“绿心”

桃浦中央绿地项目是桃浦智创城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低碳生态建设工程,地上景观工程总投资102.62亿元(含土地收储费90.8亿元)。项目东至景泰路、南至真南路、西至敦煌路、北至桃惠路,项目整体为狭长形态的公共绿地,东西向平均宽度约300米,共计六个地块,平面上形成“J”形布局,总用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另外,结合沪嘉高速抬升,将沪嘉高速北侧约50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北拓区域”与南区绿地一体化设计和实施,总用地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共绿地之一,生态效应辐射整个上海中心城中北部地区。

区域带动

桃浦中央绿地位于桃浦智创城核心,环抱祁连山路创新产业带,促进产城融合,吸引数字经济、先进材料企业集聚,并联动国际学校、人才公寓等高端配套,成为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工程建设亮点频现

入选美丽中国优秀案例

根据土地收储进度、生态综合修复及地下空间开发情况,桃浦中央绿地项目分期开发建设。北三块(620、610、609地块)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1月620、610地块对外开放。南二块(608、607地块)地下空间项目于2019年9月开工,地上景观项目于2021年2月开工,2023年5月对外开放。614地块正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方案研究;待地下空间基本建成后适时启动景观项目建设。

隧道股份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三综甲”企业技术优势、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多专业融合服务优势,为桃浦中央绿地的建设提供了全专业、全过程的多维度支撑。从立项的前期研究到总体规划;从方案的完善深化到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实施。服务板块包含了园林绿化、水环境治理、建筑及服务设施、地下空间开发、道路、桥梁、管网、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并在设计中探索与实践了海绵城市、数字化、低碳节能、新材料应用等技术突破。将昨日的老工业污染地区建设成为今天的绿水青山,助力地区“三态合一”转型发展。

桃浦中央绿地因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融合的卓越成效,被评选为2022年“美丽中国优秀案例”、2023年“上海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和国际ASLA综合设计2类荣誉奖。

污染土壤处理与景观地形的有机结合

桃浦中央绿地原场地因工业生产导致地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不佳,区域内土壤污染主要中度污染区,有少量的轻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场地北部和南部。

结合中央绿地南区地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污染治理,将南部部分污染土有条件填往北侧绿地堆山造景,污染开挖治理后自然形成南侧地下空间。通过营造景观地形消化大量经处理后的污染土壤,“南土北调”将南部及设计场地周边处理后污染土用于北部场地堆山造景。

连续的生态绿网

为突出公共绿地的连续性和市民舒适体验,设计方大胆提出了建造连续大公园的设计方案:将途经中央绿地的城市道路从绿地下方穿过,采用隧道结构上覆园林景观的形式连通南北地块,形成连续大公园。

结合北高南低的地势特点,跨古浪路采用平穿隧道形式(长度149米,采用一跨跨越古浪路,跨度35米,上覆景观最高标高22米),古浪路隧道为上海地区第二高度(23米)人造山体下的隧道,采用隧道结构+EPS+种植土结合的形式,堆载高度高达11.5米(种植土厚1.5米),为已建同类型隧道结构工程之最;跨常和路、武威路采用下穿隧道形式;跨永登路、敦煌路设置地下人行连通道。

可调蓄的景观水系

桃浦中央绿地水景是整个绿地的观景和活动的核心区域,水体面积约4.4万平方米,由北向南串联整个绿地。大型水面与山势地形相互配合、移步换景,形成既统一又变化的穿行体验。

另外,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项目采用渗透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绿色屋顶、调蓄池等措施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其中,项目景观湖泊可调蓄水面达到27500平方米,并在609地块设置地下雨水泵站及调蓄池(雨水泵站设计流量19.17立方米/秒;调蓄池设计规模10000立方米),解决地区雨水排水防涝和有效削减初期雨水污染。

复合的功能系统

南三块绿地下方利用原有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和开发建设,从文化体育到商业店铺,通过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下沉广场将地下活动空间和地面公园自然地衔接起来,将两层空间有机连接并积极互动。地面与地下的结合,绿地景观与下沉式广场景观结合,形成互相穿插的空间景观效果,在总体上融合成一体,在空间层次上又有区分,通过多维度的整合,使得整个地下空间的生活文化得到活化、重塑和再生,创造出独特的中央绿地生活文化区。除生态功能外,地下空间和绿地周边配套普陀冰上运动中心(含标准冰场、多类运动场馆)、儿童乐园、热门咖啡馆(如一尺花园)等,形成“自然+文体+商业”的活力空间、市民体育活动中心。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2025-07-28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中央绿地更新转型案例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293.html 1 3 老工业用地“三态合一”转型 打造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