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他强调要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李强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奋斗、克服困难,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持全面、辩证地把握经济形势,既看到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看到我国经济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又看到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风险挑战,看到外部环境的严峻复杂,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下大力气抓好确定的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取最好的结果。
李强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深入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要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积极促进民间投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李强还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要更大力度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拓宽就业增收渠道,聚焦群众关切提升民生服务,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做强国内大循环
扩大重大工程项目投资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一个“舒筋活血、破除梗阻”的过程。统筹好供给与需求,化解有效需求不足与优质供给不足、资源要素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等堵点,才能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
从需求侧看,畅通就业、收入、消费循环是关键。从供给侧看,投资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既要重视“投资于人”,推进城市更新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要瞄准新产业、新赛道,引导资金资源投向关键领域,增加优质供给,满足日益多样的消费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重大项目对于投资平稳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日前已全部下达完毕。“硬投资”方面,今年“两重”建设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医院病房改造等重点领域。“软建设”方面,在重点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等。伴随项目建设专项债发行规模扩大,以及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后期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结合城市更新
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今年以来,中央已经多次明确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强调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此次会议再度明确,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推动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将推动建筑业向绿色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
专家认为,会议强调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意味着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也将高质量推进,相关配套政策有望进一步落位,聚焦质量提升。此外,在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强化货币化或房票安置,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房等也将对房地产销售形成重要支撑,预计相关资金渠道将进一步畅通。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