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政企协三方协同共筑超大城市数字化建设新范式

BIM技术应用“上海模式”开启数智融合新生态

□首席记者 徐敏

在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中,近300张深化图纸、超3万个点位坐标凭借BIM+AI技术全自动生成,无一差错;依托数控技术和BIM模型,全自动放样机器人可以成倍提升放样效率;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中,以数字孪生底座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病害及风险实现精准评估、实时预警和科学处置……这一切,正是上海以BIM技术驱动超大城市精细化建造与管理的生动缩影。

8月26日,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以下简称上海BIM推广中心)主办的“2025上海BIM技术应用与发展论坛暨《2025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发布会”成功举行,这座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新范式在此得到了集中展现。本次论坛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BIM驱动超大城市发展新范式”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共同探讨BIM技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路径。论坛同步发布了《2025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并首次推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三级高级工(建筑工程)》教材,标志着上海在BIM技术标准化、人才化、产业化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政策引领:构建标准体系,打造BIM发展“上海样板”

“上海始终走在BIM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前列,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级巡视员林岚岚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上海的创新实践。她表示,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要着力推动数据共享与标准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希望上海建设管理部门继续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通过标准化建设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同时,依托上海BIM推广中心等专业机构,整合各方力量搭建交流平台,编制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标准体系,深入推动BIM技术全面应用。”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用一组扎实的数据展现了上海的政策成果:“结合最新的行业规范和市场需求,我们修订并发布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25版)》,编制了《上海市房屋建筑施工图信息模型(BIM)交付要求》,并全面升级了BIM智能辅助审查系统。”他强调,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上海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晓从数据要素价值挖掘的角度指出:“BIM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推动城市智慧化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他表示,围绕数字上海建设目标,上海不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在城市更新、智慧工地、绿色建设管理等方面,为上海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实践:以BIM为基石,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BIM的核心是数据,AI的核心是算法,数据与算法的深度融合,将助推建筑业迈入转型升级与跃迁发展的新进程。”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在主题报告中指出,BIM作为建筑数字化的核心技术,虽在集成全生命周期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但仍面临数据协同壁垒和全产业链价值未充分释放等挑战。AI的引入正在突破这些痛点,推动建筑业的颠覆性变革。他详细介绍了BIM+AI在智慧设计、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智慧管养和绿色运维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其在提升设计效率、破解工程难题、提高施工质效、实现主动预防性维护和保障绿色低碳运行中的显著成效。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以现代大厦北楼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在建筑师负责制背景下,数字化技术手段如何融入并有机驱动城市更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我们的责任建筑师极为重视数字化能力,始终坚持从策划到设计、从施工到运维,一套模型贯穿始终,这是数字化工作的重要职责所在。”他认为,以数字技术为有力抓手所进行的管控工作,已然成了权衡品质控制与投资控制的全新资源。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应红认为,随着国内城市建设迈入“新建+更新”的存量时代,BIM被寄予推动项目协同与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的厚望。“BIM技术正从传统建模工具向主动协同平台转型,提升了市政工程建设的精细化水平。”

“CIM(城市信息模型)的诞生,是对BIM局限性的系统性突破。”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汪枫在论坛上展示了“从BIM到CIM智绘申城”的数字化蓝图,强调这不仅是大数据的融合,更是“规建管”全链条的协同共生。

(下转第2版)

2025-08-28 徐敏 □首席记者 徐敏 政企协三方协同共筑超大城市数字化建设新范式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435.html 1 3 BIM技术应用“上海模式”开启数智融合新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