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顺利举行。设卫筑城600余年的津门大地迎接世界目光,成为上合组织共谋发展新篇的历史见证者。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从青岛海风到沽水流霞,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再次影响世界时,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并升级改造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也随之进入全球视野。曾见证青岛上合黄海奔涌的八局建设者,今日也托举起天津盛会的海河潮声。
这是军魂匠心与家国情怀的生动演绎。中建八局再次接过打造大国外交“新名片”的重任,继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建设后,再次承担起国内上合峰会主场馆建设使命,助力上合组织在神州大地续写团结合作崭新篇章。
这是工匠精神与艺术造诣的深度交融。当把匠心倾注于前端设计,工匠的精益求精与设计的浪漫遐思浑然一体,中国气象与津门风貌相得益彰,建筑艺术与功能要求形神兼备。
这是国际峰会功能标准与“简约、集约、节约”办会理念的精妙平衡。改造之难不亚于新建,达至最佳会议效果更非易事。中建八局团队成功开创“三个先河”,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圆满的外交盛会,让中国智慧闪耀国际舞台。
践行的是央企责任
今年上合“回家”的地点于3月揭晓,与此同时,肩负峰会场馆设计改造重任的中建八局建设者们也已让场馆悄然蜕变、焕发新生。
由中建八局设计并改造升级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本次改造面积约5.8万平米,为“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会务用房临时搭建,场馆变配电设备、空调机组、直燃机组、厨具等设备设施更新,建筑屋面、幕墙及室内装饰装修、修缮维护等。场馆整体设计承载“上海精神”核心内涵,展现“中国气派”,融入“天津特色”,并将“简约、集约、节约”的办会理念贯穿始终,以河海津韵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当然,这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2024年深秋,中建八局接到场馆改造任务时,正值海河两岸层林尽染。国际会议标准高、要求严,需要满足多个部门的多方面需求,工期节奏十分紧张;叠加改造项目本身条件复杂,多专业同时同步穿插作业难度更大。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标准较量的攻坚战在津沽大地拉开帷幕。
项目全员以“肩负使命、科学组织、创造奇迹、铸就精品”的中建八局外交场馆建设精神为方针,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央企责任,通过周密统筹部署、配置最优资源全力攻坚。设计人员提前深入现场摸排具体细节,精雕细琢完善设计方案;项目团队科学组织施工,高效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筑”力中国敞开国门,让世界走向中国,更让中国拥抱世界。
延续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北京APEC)、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杭州G20)、厦门金砖会议、青岛上合峰会等主场外交场馆建设过程中淬炼而来的精神力量,中建八局项目团队历经99天设计打磨、105天改造施工,圆满完成3个主馆改造、2个场馆搭建等共计5.8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交付完美答卷,铸就辉煌成果。
作为服务美丽天津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央企力量,中建八局华北公司已扎根津滨49年,匠心铸就了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等一系列彰显城市形象的地标建筑;承建了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红色学府与人才摇篮;更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西站、天津地铁7号线、天津市肿瘤医院等重点民生工程,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本次峰会主场馆建设,更为推进天津发展进程、推动城市能级跃升注入新的澎湃动能。
作为高标准建造60余座大型国际会议会展场馆、服务大国外交事业的央企力量,北京雁栖湖畔,会议中心“鸿雁展翼”划开亚太经合组织国际交流新篇;敦煌戈壁之上,文博会场馆再现丝路文明的“敦煌奇迹”;西子湖岸边,G20峰会主会场以“江南古韵”演绎东方美学的深邃意境;青岛奥帆广场,“扬帆领航”的上合峰会主场馆以惊人效率诠释新时代“中国速度”……这些场馆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更是中国建造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建八局让一座座彰显大国风范的地标性场馆巍然屹立,持续赋能外交事业、铸就时代精品。
一直以来,中建八局始终用实际行动,把企业愿景融入城市发展,将品质匠心融入祖国建设,让卓越品牌融入全球脉搏,生动诠释着央企责任担当。
展现的是建造实力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主场馆(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建成于2010年,为使其满足本次高规格外事活动及会议需求,项目团队将“上海精神”、中国气派、天津特色注入其中,以高效协同实现会议保障实效最大化与服务品质最优化的统一,把本次天津上合的办会理念深度融入项目全周期建设与最终成果呈现。
焕新后的场馆,外观呈“扶摇直上、展翅翱翔”之势,一楼内部10个会议厅以“品”字布局、对称排布,传承汉字构型智慧,突出建筑结构张力,各会议厅室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
中建八局以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与硬核的建造实力打造外交场馆新标杆,充分彰显央企铸造时代精品、助力重大国事活动的深厚底蕴与强劲实力。
光影之间的东方浪漫
N7大小范围会议厅的“海河星辰”圆顶造型,圆环纹饰取自天津博物馆馆藏汉代玉剑格的蟠螭纹样,层叠递进的弧形结构和繁星点点般的灯光交相辉映,呈现“浪涌生辉”的动态视觉效果。N4宴会厅秉承“津韵合璧·和合如意”的设计理念,穹顶灯阵以外围32组外围花灯拱卫中心主灯“九河玉环”,其造型与材质灵感源于东汉谷纹双螭纹玉璧,温润内敛、沉稳大气。N3外方贵宾休息厅穹顶天花巧借中国传统藻井造型,侧面“天光”效果均匀柔和,于方圆之间体现仪式感与庄重感。迎宾大厅明亮通透,合影主背景板上夜晚的海河水波光粼粼,宛如缎带串联起天津城市地标,点亮空间层次,光影流转间绘就东方神韵。
“上合时间”里的国风津韵
八局项目团队把诸多匠心巧思融入场馆细节,将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与海河特色点缀其中。N7大小范围会议厅门把设计延续原有门框的修长比例,外形酷似“如意金箍棒”,以其大可顶天立地、小可如绣花藏针的特点,与N7厅“大小范围会议同厅召开”的功能特性巧妙契合;设计团队更在握柄处精心做了内凹处理,既提升握持手感,又增强推门便捷性,于细微处彰显人文关怀。N3外方贵宾休息厅作为接待四方来宾的重要场所,项目团队遍访刺绣匠人,将天津非遗女红刺绣艺术融入靠枕图样,灵动的祥云纹样寓意吉祥如意,飘逸的刺绣针法如行云流水,丝缕千回间,绣出万千美好祝愿。纵观整个场馆,画轴舒展、水波轻漾、山崖叠翠、卷草绵延……这些凝练着东方美学的传统元素,化作空间中随处可见的文化印记,诉说着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文化厚重,更传递出深沉而坚定的文化自信。
场馆建设的“中国速度”
场馆如何实现高效焕新?20余个专业同时同步推进的建设难题如何解决?中建八局科学组织施工,“以空间换时间”,用三个半月的时间让峰会场馆焕新登场。N7大小范围会议厅5天内搭设3万立方米盘扣式落地操作平台,吊顶施工与地面管沟施工合理穿插。N4宴会厅面积达3200余平米、吊顶最高11.2米,项目投入4台履带式平台车,配合高空车、剪刀车同时交叉作业,通过起吊直接安装的方式,实现机械化、单元式、模块化施工。场馆多厅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如N4宴会厅不锈钢饰面及硬包大造型墙面,通过定做与现场一比一还原、同比例编号模具,精准完成钢骨架焊接,实现准确安装“零返工”,在提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建设品质。
绿色场馆的“节能精度”
为保证场馆达到恒温恒湿标准,满足会议转播、摄影摄像等要求,项目团队对场馆通风及水暖电系统进行全面摸排。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点云精度±2毫米的逆向建模,确保既有构造100%数字化还原,并通过将模型与设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基础及空间,共计优化电路回路427个,将空调精度提升至±0.5℃。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环保号召、落实节俭办会理念,项目团队通过摸排论证,汰换馆内能耗高、利用率低的设备,新晋设备均为二级能耗以上,一年可节约电量约60万度。
外幕墙上的1厘米“工笔画”
场馆外观是外交“初印象”的关键,项目团队反复推敲工艺细节、精细调校色彩,历经十余次优化迭代,最终敲定翻新方案。在施工高峰期,58台直臂车同步作业,通过除胶、除锈、清洗、打磨、多层喷漆、精磨等10多道工序,仅用25天完成4.2万平方米铝板和9000平方米石材翻新。面对原有板缝宽窄不一、色差明显的难题,团队仔细对比选定基准颜色和板缝宽度,经过反复试样、调试,最终以1厘米宽的精准勾缝工艺,使所有板缝在颜色和宽度上完全一致,改造后的外立面平整度高、光泽感强、规整有序,以端庄大气的外观展现中国印象。
步步生辉、厅堂映韵,一毯一厅皆是风景
上合场馆的每一片地毯,都与所在厅室的功能定位巧妙契合。N7大小范围会议厅地毯以沉稳的蓝色为主调,呼应庄重会议氛围,水纹层叠,给人以深远广阔的视觉效果,其间嵌入盛开的天津市花月季,传递包容与繁荣并进之美。N4宴会厅地毯以暖橙织金为主色,以月季花瓣与海河水纹绘就“海河春生”的视觉诗卷,烘托华堂温煦。N3外方贵宾休息厅地毯以“上合蓝”为主色、江崖海水纹为主纹,寓意组织成员山水相依、和合共生。中建八局以这些承载着温度的织物,诉说中国情谊与东方底蕴。
秉承的是铁军精神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成功开创国内上合峰会大小会议同厅召开、宴会演出同厅举办、临时搭建模式应用“三个先河”,其背后凝聚的是中建八局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智慧与汗水。
N7大小范围会议厅主会议桌创新设计暗槽系统,线路出线口巧妙隐于海河与月季浮雕纹样之后,桌面配备触碰弹拉式线盒,轻按即弹出接口。不同范围会议转换时,仅需滑动暗槽内线缆,即可调整话筒位置,巧妙解决国际会议转场时,音频设备与线路重组切换问题。
为实现宴会和演出同厅举办,N4宴会厅平行布列舞台、主桌、副桌三区,就近搭设舞台附属功能和服务配套功能区域,打造宴演一体空间。灯光设置迎宾、宴会、演艺、节能四种模式,通过智能调控实现模式切换,精准适配多场景需求。
项目多厅应用临时搭建模式构建灵活功能区。通过前期深化设计确保有关厅室功能齐全完备,选用的搭建材料兼具轻质、高强、环保、防火、经济等特性,大幅降低原结构负载,且便于会后拆改,充分彰显了“简约、集约、节约”办会理念下的建造智慧。
渤海浪涌,共襄盛举。上合峰会期间,中建八局维保团队始终坚守场馆一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与专业态度,全天候、全方位保障场馆每一处设备平稳运转,全力确保各国嘉宾享有安全舒适的会议体验,用实际行动传递中国对四海宾客的热情与诚意。
海河潮起,千帆竞渡;渤海之滨,万象更新。
在200余名中建八局建设者的不懈拼搏和共计1000余名工友的共同努力下,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焕然一新,以崭新姿态见证上合成员国共书“河海同源”新篇,奏响共同发展和鸣。
他们在津门大地上艰苦卓绝的奋斗、锐意创新的探索与熠熠生辉的成果,已深深铭刻于发展的丰碑之上。站在新起点,八局人将继续肩负荣耀与责任,追逐光荣与梦想,不断书写新的“津”彩华章。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也将继续迎着渤海新风,聆听海河潮声,见证合作共识映照前行之路,静待世界各方擘画新的篇章,共迎文明相遇的深度共鸣与发展共赢的广阔未来。 (通讯员 王嘉瑞 王艺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