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匠心筑品质 致敬胜利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保障任务纪实

9月3日,天安门广场旌旗猎猎、气氛庄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作为首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北京建工集团与北京城建集团分别承担着观礼设施搭建、道路升级与年号台建设、花卉景观布置等任务,凭借精湛技术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为盛典筑起坚实后盾。

“钢铁长城”年号台:

攻克双难关,铸就标志性景观

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钢铁长城”主题年号台,是大会最具辨识度的景观——14座烽燧稳稳托举“1945”与“2025”两组年号字,14只“和平鸽”造型振翅欲飞。这项核心工程由北京城建建筑部牵头,联合下属设计发展集团、十六公司、亚泰公司协同推进,从设计到落地,团队集中攻克了“异形钢结构拼装”与“幕墙色彩呈现”两大技术难关。

年号台主体上部的异形钢结构桁架造型复杂,且受天安门广场日间活动限制,施工需全程在夜间进行,“无误差拼装”成为首要挑战。项目团队摒弃传统施工思路,创新采用3D建模技术:通过软件反复模拟拼装过程10余次,将复杂结构拆解为28个独立吊装单元,每个单元上都精准设计了数百个定位点。施工时,技术人员用全站仪实时监测吊装角度,根据现场风速、吊装重心的细微变化及时微调,最终实现每个模块与幕墙对接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确保结构稳固且造型精准。

年号台的色彩呈现同样关键——需实现从丰饶金到曙光红的自然渐变,且要耐受雨季雨水侵蚀,保持长期鲜亮。传统手工喷涂不仅工期长,还易受温湿度影响导致色彩不均。为此,北京城建团队历经两个月调研,首次将UV打印技术应用于建筑幕墙:先将年号台铝板幕墙分切为316个单元,通过多次实验校准色彩数据、计算每个单元的着色点,再用UV打印机将渐变图案一次性打印成型。这项工艺不仅让色彩过渡更自然、稳定性更强,还大幅缩短生产周期,为大会前的施工冲刺争取了宝贵时间。

临时观礼台:

48小时落位,兼顾体验与效率

天安门广场临时观礼台的搭建,是保障观礼体验的核心任务——需在广场内5个区域(天安门东西华表两侧、国旗旗杆东西两侧及国博北门、人民大会堂北门附近)搭建2200余块模块,配备5万余个座椅,总占地面积约2.96万平方米。相较于以往,此次任务模块数量增加27%,且设计更注重观礼体验与主题表达。

广场核心区的观礼台布置暗藏巧思:整体呈现三个“人”字,呼应“三人为众”理念,凸显“众志成城”的大会主题;座椅围绕主通道斜向外排列,选用丰饶金、城墙红、橄榄绿三种色彩,与盛典氛围相得益彰。同时,观礼台分为低、中、高三种高度,前低后高呈缓坡设计,确保不同区域观众都能拥有清晰视野;其中中、高区为双层结构,最高处达6米,接近两层楼高,进一步优化了观礼视角。

为确保施工高效,北京建工团队早在今年5月就启动模块预制:在台湖加工基地生产标准与异形钢结构模块,同时应用BIM技术深化加工流程,并引进焊接机器人提升标准钢模块生产效率,最终仅用70天就完成860块钢结构观礼台的加工。模块运至广场前,团队还在朝阳体育中心进行重复拆装模拟训练,为每个模块标注唯一编号,杜绝现场失误。

正式施工阶段,项目部编制了60余份施工方案,仅钢结构模块搭建的作业指导书就达200多页、3万多字。凌晨2点的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施工人员紧盯模块拼接处,用卷尺反复比对缝隙,不放过毫厘错动。最终,在第三次演练前,团队仅用48小时就实现全部模块精准落位,为大会筹备按下“加速键”。

花卉景观:

20万盆鲜花绘就“和平画卷”,串联历史与未来

如果说年号台是盛典的“钢铁脊梁”,那么遍布广场与长安街的花卉景观,便是点缀其间的“柔情笔触”。北京城建园林集团牵头负责花卉布置,以“红、黄、绿”为主色调,在天安门广场核心区与长安街沿线打造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立体画卷,总栽植面积达3280平方米,动用花箱5242个、花卉20.78万盆。

天安门广场核心区的花卉布置紧扣“钢铁长城”主题:年号台底座下,金灿灿的孔雀草铺就“底色”,象征“光明与希望”;大片红色四季秋海棠绽放“热情”,代表“坚韧与活力”;绿草与金叶萼距花则巧妙拼出蜿蜒的“长城纹样”,既与年号台的“长城”元素形成呼应,又让仪式场景避免单调,多了几分自然生机。每一种植物的选择,都与大会主题深度契合,让景观不止于“好看”,更在于“传情”。

长安街沿线的10组立体花坛,更是将“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建国门至复兴门,花坛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分两侧布局:

东侧5组花坛——“珍爱和平”“中流砥柱”“黄河赞歌”“薪火相传”“众志成城”,通过雕塑与花卉结合,再现八路军战士冲锋、黄河奔腾等抗战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触摸80年前的烽火岁月;西侧5组花坛——“繁荣发展”“科技强国”“乡村振兴”“绿色生活”“美好明天”,则以高铁、卫星、农田等元素,展现新时代国家在经济、科技、农业领域的发展成就,勾勒人民幸福生活的图景。

此外,团队还在建国门桥、东直门北桥、木樨地桥打造3座月季花箱景观桥区,6处地栽花卉点缀其间,让长安街成为一条“流动的庆典长廊”,将盛典氛围延伸至城市脉络。

撤场任务:

12小时高效拆除5万余个座椅、2200余块模块

相较于搭建,临时观礼台的撤场任务更显紧迫——大会结束后,需在短时间内完成5万余个座椅、2200余块模块的拆除与清运,且不能影响广场正常秩序。此次拆除面临多重挑战:需同步完成广场电器断电、模块“解锁”、线槽拆除,还受管制限制,吊车、叉车等机械无法随时进场,任何环节协调不当都可能延误整体进度。

其中,二单元(负责长安街南侧所有铝合金观礼台及合唱团区域)扮演着“开关”关键角色:安装阶段,它是最后一个完成观礼台安装的单元,为广场区域“关上开关”;拆除阶段,它需第一个做好拆除准备,为广场“打开开关”——只有二单元率先清场,机械设备才能进场落位,车辆才能及时装车驶离,后续拆除工作才能顺畅推进。

凭借精准的环节协调与高效执行,北京建工团队仅用12小时就圆满完成全部拆除任务,让天安门广场迅速恢复往日秩序,用“铁军速度”为保障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是北京建工、北京城建两大企业的“成绩单”,更是中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更多建筑企业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项工程,以建筑力量服务国家大局、助力民族复兴。

(本报综合报道)

2025-09-08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保障任务纪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552.html 1 3 匠心筑品质 致敬胜利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