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设计

知行乡土·筑梦振兴

二O二五年同济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实践工作营圆满闭营

9月1日下午,“知行乡土·筑梦振兴”同济大学“教案式”社会实践项目暨2025年同济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实践工作营闭营仪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沈庄村村委会举办。

来自上海市规资局、浦东新区农委、航头镇、万祥镇、泥城镇、书院镇的领导,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的师生团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导师,以及各镇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青年学子们用专业知识与热忱心血浇灌出的乡村实践成果。

会上举行了《共建同济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实践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及授牌仪式。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航头镇、泥城镇、万祥镇、书院镇共同签署协议,并授予“同济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实践基地”牌匾。这一举措标志着产教协同在地育人进入了常态化、深层次的新阶段,为未来持续探索大都市乡村振兴路径,培养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领域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尚武表示,共建实践基地旨在从人才培养和国家规划建设需求出发,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多校共建的实践项目,推动乡村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能力提升。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使更多高校和学生深入参与乡村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

浦东新区航头镇党委委员李国光认为,工作营活动与基地的建设对四个镇的乡村治理、美化、文明建设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为后续乡村建设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思路。

浦东新区万祥镇副镇长龚均认为,同济团队为乡村文化挖掘、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希望通过基地的建设,增强多方交流,继续深化对乡村规划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建设,推动乡村发展。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产教协同部部长李欣指出,此次基地的建立体现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产教协同的精神,也彰显同济规划院的企业社会责任,期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倾斜能带来社会效益,为学校、乡镇、学生创造美好未来。

在成果展示环节,六个小组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生动呈现了他们在各自村庄点位的实践全过程。从深入的田野调研、创意方案构思,到克服万难的现场营造,同学们不仅完成了墙绘、竹桥搭建、导视系统设计、小微空间改造等实体项目,更在过程中深刻理解了乡土文化与社会需求。经过现场投票与评审合议,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依次揭晓了多项团体与个人荣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虞大鹏、同济大学副教授刘悦来、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张文佳、上海建桥学院主任崔旋等专家对同学们的成果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一致赞扬了同学们在酷热天气下坚持实践的投入精神,并指出,这种从真实需求出发、亲自动手实现的经历无比珍贵。专家们亦提出更高期望:希望未来的实践能更深入地带动村民参与,并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建立超越时空的连接,真正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最后,本次工作营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栾峰总结说,此次活动超越了传统“画图”的设计模式,是一次宝贵的“行动实践”,让学生们积累了真实项目经验,成为了具有实战能力的“熟手”。希望此次活动能成为一个开端,让“下乡”成为一种习惯和持续性的机制,从而为大都市的乡村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王雯贇)

2025-09-08 二O二五年同济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实践工作营圆满闭营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563.html 1 3 知行乡土·筑梦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