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薄雾尚未在长江江面散尽,中交二航局建筑公司重庆万吨商旅融合总部基地项目安全总监汪箭已经踩着沾满晨露的安全靴走进工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崽”,能参与建设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特大型冷冻食品批发市场,汪箭感到无比自豪。
2023年,当万吨地块被规划为商旅融合总部基地的消息传来时,正在重庆中交城项目担任安全总监的汪箭十分喜悦。“这块地是山城的工业记忆,现在要长出新的筋骨了……”当2024年公司成功中标万吨商旅项目后,他主动请缨,如愿以偿加入到项目建设团队。
“你看,这栋福利楼和办公楼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苏联肉乳工业研究所设计,入选了重庆市历史建筑名录。还有前面的医务室是当时的重庆肉联厂医务室,人字坡屋顶,具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风貌……”在汪箭的记忆中,他时常攥着父母衣服的下摆,穿过飘着鱼腥味的万吨冻库月台,在冷藏车吞吐的白雾中,装卸工人们喊着“雄起”的号子,将成吨的涪陵榨菜、江津花椒装上火车……种种情景历历在目。
那时的万吨冻库是重庆最早的现代化物流基地。路过冻库门口时,那万吨冻库的巨大冰冷,虽然早已在时光里模糊。但是烙在心头的,是藏在千家烟火滚烫的暖意。这些历史建筑承载了万吨发展的厚重历程,是万吨文化的寄托与象征,勾勒出历史人文、经济建设的发展脉络。如今,作为一名建设者,重拾那份儿时的记忆,心里充满了火热的激情。能参加万吨建设,他无比自豪。
万吨商旅融合总部基地建设内容包括仓储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配套用房3800平方米,车库及设备用房3万平方米,停车位729个。项目采取“拆改并举”,在改造破旧建筑、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打造更加集约高效的物流仓储空间。
“安全工作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每一名工友的安全和健康,做安全工作就要对得住自己那份责任……”这是汪箭的工作理念。面对项目大干以来,现场人员多、交叉作业给安全带来的挑战,汪箭坚守在工地一线,用脚步丈量工地安全,为项目建设顺畅保驾护航。
每天清晨,他早早来到工地参加班前喊话。那一声声“安全帽系紧下颚带”“高空作业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的提醒,伴随着现场机械的轰鸣,构成了工地班前喊话的晨曲。随后,他手持《安全员日常巡查记录表》走进工地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工作日志,更是守护工友安全的责任清单。脚手架上每一道稳固的扣件,工人身上每一根绷紧的安全带,都是汪箭用脚步丈量出的安全防线,他用细心编织着一张张防护网,让万丈高楼在平安的基石上拔节生长。他的记事本密密麻麻:塔吊限位器检测记录、特种作业人员证件核验、消防器材检查日期……每一项都是安全防线的基石。汪箭打趣地说自己是“带着导航仪的安全员”,因为脚下每一寸土都认识他。回到办公室,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他将白天的巡检记录录入安全管理系统……
汪箭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2023年他考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荣获了建筑公司海星奖优秀员工的称号。但是他说自己不是一名好丈夫、好父亲。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在高考备考阶段,正值项目桩基施工关键阶段,由于工作忙,现场确实走不开,他很少回家去陪伴家人。妻子通情达理,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懂事的孩子也鼓励他:“爸爸,你做好工地上的平安卫士,我做好家里的平安卫士……”他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化为了工作的动力,坚守在工地一线,守护工地安全。女儿很争气,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给了汪箭最大的宽慰。
晚上11点多了,6号楼冻库地下室还在进行顶板浇筑,万吨冻库旁的小面馆飘来花椒炒肉的香气,年轻工人们正用重庆话招呼着:“箭哥,去整碗豌杂面嘛!”他笑着摆手,转身走向夜班施工区域。身上的反光背心在钢筋丛林里划出一道流动的星光。这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崽”知道,当万吨新地标拔地而起时,那些深藏在混凝土里的安全密码,那些会被江风磨旧的检查记录,都会成为新万吨这座创新升级、产城一体、文化旅游、滨江休闲等现代化商旅融合的农产品集配总部中心向上生长的年轮。
(通讯员 方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