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质生产力·专题

为故宫北院区打造“会自愈”的皮肤

上海宝冶以科技守护六百年文脉

9月10日-9月1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本届服贸会以聚焦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为主题,系统展示“好房子”标准制定和规划设计、智能建造、适老化改造、智能家居集成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和典型案例。上海宝冶在展会上重点展示了国家文旅重点项目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中的建材应用研发成果。

在北京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中,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更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而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同样承载着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提升文化服务能力的历史使命。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方面的能力,为故宫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展示提供有力支持。当前,项目已全面完成主体结构与二次结构施工,正处于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阶段。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成功研发、结构同寿命“皮肤式”丙烯酸防水技术的突破性研究以及核四级人防施工策划的深度探索等。其中,鉴于项目地下区域被规划为文物珍藏与修复的重要场所,其基坑深度显著,且四周环水,面临着承压水位高的严峻考验,项目的防渗漏工作成为亟待攻克的一大技术难关。文物修复用房也对环境条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必须具备卓越的抗震性能、严密的防潮措施、有效的防霉手段以及防结露设计,以确保恒定且适宜的环境。

为全面响应这些高标准需求,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引入前沿技术、新型材料及先进工艺,成立创新工作室,历经150个日夜的精心适配与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一款专为百年建筑工程量身定制的高性能混凝土。这款创新性的混凝土具有独特的自愈合能力——在出现裂缝时,能够通过内置的化学反应机制生成晶体,自动填充裂缝,从而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后期致密性与防水效能。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填补了混凝土技术领域的空白,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项目团队充分利用BIM技术和智能化施工设备等前沿科技手段,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与高效协同作业。通过数字化模拟的精确预测与实时监控系统的即时反馈,迅速识别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确保了施工质量与进度的无缝衔接。

展望未来,上海宝冶项目团队信心满满。项目经理许子敬表示:“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持续发扬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精品工程。” (刘欣怡)

2025-09-15 上海宝冶以科技守护六百年文脉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628.html 1 3 为故宫北院区打造“会自愈”的皮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