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9日,商务部、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在空间规划与设施改造层面,《通知》提出多项针对性举措,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深度衔接。对于既有社区,《通知》明确在符合规划、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闲置厂房、仓库等存量空间补齐设施短板,同步推进标准化、适老化、适儿化及无障碍升级改造,通过早餐车、蔬菜直通车、自助售货柜等移动式商业设施弥补空间不足;新建社区则需优先发展集聚式商业形态,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需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从源头保障居民生活便利性。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对社区商业设施布局提出精细化要求:重点在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大型居住区,建设改造以社区商业中心、综合型菜市场或生鲜超市为核心、沿街店铺为延伸的社区商业街区,融合商业、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公共服务等多元功能。同时,鼓励发展街巷经济,分类打造“活力潮巷”“银发金街”“童趣乐园”,并推广“社区商业+”模式,支持其与公共服务场所、物业服务设施、绿地公园、体育场所深度融合,部分有条件地区还可探索建设无人车配送基础设施,拓展智慧服务场景。
针对“一老一小”核心需求,《通知》将养老、育幼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必备业态”。在养老服务方面,要求依托生活圈补齐养老设施短板,整合周边场地资源扩大服务供给。在育幼服务方面,《通知》明确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与家庭托育点,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同时鼓励社区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开展适儿化改造,建设母婴设施与儿童活动场所。
为保障政策落地,《通知》从场地、税费、金融等多维度出台支持措施。场地供给方面,要求落实“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均不少于30平方米”的要求,推动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国有资产改造转型,优先用于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存量零售商业设施、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税费优惠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区食堂、小修小补等微利、公益性业态给予房租减免等支持,对社区商业中心、菜市场等项目改造给予资金补贴;金融支持方面,明确利用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优先支持社区商业综合体、菜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发行REITs,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衔接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政策。
《通知》还强调“管理升级”与“多方协同”,提出建立党建引领的多元治理机制,引入专业化运营商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鼓励商户成立商协会规范经营。
(本报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