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徐敏)今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与中国《建筑时报》共同发布2025年度“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颁证授牌仪式将于明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蝉联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榜首。
自该排名活动于2004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榜单如实记录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轨迹。2025年度“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排名,以2024年度企业工程承包和工程设计营业收入作为主要排名依据。在全球经济环境调整与国内建筑业深度转型的背景下,本届榜单呈现出传统业务承压、新兴领域崛起、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发展等显著特征,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发挥关键支撑和引领作用。
2024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2.65万亿元,同比增长3.36%,自2015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6.6%以上,2024年为6.67%,支柱产业地位依然稳固。然而,行业增速已明显放缓。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3.72%,低于同期GDP增幅(32.79%)。最新榜单数据显示,2024年承包商8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为6.80万亿元,同比下降2.5%,为近五年来首次下滑;工程设计企业60强总营业收入为1956.5亿元,同比下降3.4%。入围门槛也持续走低,承包商80强门槛为60.39亿元,工程设计60强门槛仅为6.05亿元创下近五年新低,反映出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行业的“马太效应”特征更加明显。根据榜单,承包商80强前十名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2.1%提升至2024年的75.0%;工程设计60强前十名营收占比达47.97%,同比亦有提升。其中,承包商前三位企业(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的营收占80强总营收比重从2020年的47.51%升至2024年的57.47%。位于工程设计企业60强前五位的也全部是央企。这些数据表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央企的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高。
民营企业则普遍承压。承包商80强中民企数量从2021年的33家减少至2025年的23家,工程设计企业60强中民企仅剩9家,且无一进入前十,反映出民企在融资、项目获取、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困境。
尽管行业整体进入调整周期,但市场需求与业务结构的分化趋势显著,新兴领域正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成为对冲传统业务压力的重要力量。具体来看,传统房建市场持续萎缩,2024年承包商80强中房建业务占比已从2020年的74%降至51.9%,全年降幅高达15.3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源、水务、交通领域建设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4年,水务、新能源、交通领域工程承包项目营业额分别增长152.5%、130.1%、96.8%,5年间能源领域业务占比从3.4%提升至7.2%,交通领域从12.2%升至26.3%;工程设计领域中,5年间能源项目占比从17.8%飙升至23%,2024年首次超越建筑项目成为设计企业第一大业务来源。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承包商逆势提速全球化布局,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的上榜企业中有59家企业上报海外市场项目营业额,相较2024年多出9家,海外业务规模突破4000亿元。连续两年上报的企业中,海外项目营业额同比增长达到5.4%,半数以上企业总额同比实现增长。重大海外项目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铁路、港口、光伏电站、燃气工程等多个领域。此外,头部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突出,2024年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多家央企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展现了“中国建造”的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企业突围关键,研发投入持续加码。中国建筑2024年研发投入高达454.59亿元,居全行业之首。工程设计企业60强研发投入总体规模保持在700亿元以上,BIM、人工智能、地热利用、储能工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未来,以城市更新、新型基建、智能建造和国际合作为代表的新增长路径,正不断拓宽行业的发展空间。
此外,在发布两大总榜单的同时,主办方还根据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2024年度的市场表现,评选出“最具国际拓展力”和“最具效益”的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前十名的分项排名。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法律服务的水平,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法制化进程,《建筑时报》还同期发布了“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10家专业律师事务所、80位专业律师”,展示工程法律服务专业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业绩,彰显我国工程法律服务领域的实力。
完整榜单及更多深度分析详见本期第二、五、六、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