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新质生产力

《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二○二四》发布

绿色照明助力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9月23日,作为上海国际光影节的同期活动,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2025上海绿色照明论坛暨《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在沪举办。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论坛上联合发布了《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梳理了上海在绿色照明领域的政策布局、技术突破、重点项目实践与未来展望,为全国城市照明绿色转型提供了“上海经验”。

道路照明节能改造全面推进,LED化率达83.9%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道路照明LED灯具总量已达约88万盏,相较于2021年的21.9%,LED占比跃升至83.9%。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2021—2023年实施的“道路照明节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共集中改造LED灯具约45万盏,实现节电2.1亿度,单灯年均用电量从987度下降至600度,降幅近40%。在区级管理层面,浦东新区作为设施量最大的区域,已完成10.49万盏灯具改造,占其总灯盏数的67%。此外,上海全市综合杆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1047.24公里,减杆率稳定在50%以上,合杆率超过90%,有效实现“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提升了道路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视觉环境品质。

在管理机制上,上海推动“人工巡检+智能监测”协同模式,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实现照明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二维码赋码、移动APP报修等功能,市民可实时参与设施运维监督,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同时,上海市在电缆性能、灯杆基础、照明照度等方面开展专项检测与优化,进一步保障了照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景观照明融合文化与科技,光影节成申城新名片

在景观照明领域,上海以《上海市景观照明规划(2024—2035年)》为指导,构建“一城多新、五带多点”的夜景体系,重点打造黄浦江、苏州河等五大廊道,并对外滩、小陆家嘴等核心区域实施分级管控。明确常态、节假日、重大活动三种照明模式,核心区域及重要单体建筑须具备模式切换能力;通过推广LED节能灯具、智能调光系统和光伏储能技术,景观照明能耗显著降低。

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作为2024年亮点项目,融合建筑投影、无人机秀、AI交互等数字技术,打造了国内最大单体户外沉浸式投影秀。活动覆盖全市13个分会场,展出30%的装置转化为永久公共艺术设施,并依托核证碳信用注销实现碳中和认证,成为全国首个零碳大型光影活动。景观照明亦注重文化表达,外滩历史建筑通过静态光凸显典雅风貌,陆家嘴区域则运用动态媒体立面展现现代都市活力,形成“一区一主题、一区一特色”的夜景格局。

同时,随着第二届国际光影节的筹备与举办,上海将继续强化“申”字高架、“一江一河”等重点区域光影联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使绿色照明成为传承海派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构建绿色照明创新生态,推动智慧低碳协同未来

《报告》指出,上海已初步形成覆盖设计、制造、运维全链条的绿色照明产业生态。在技术层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团队在可见光通信、钙钛矿LED、光污染评估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实践层面,通过制定《道路照明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城市景观照明技术规范》等地标文件,完善了绿色照明的制度基础。此外,上海持续开展绿色照明评价工作,2024年共评选出12个星级项目,涵盖设计、施工、养护三类,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报告》的发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系统总结,更是上海迈向“绿色、智慧、人文”照明新时代的宣言。作为超大城市照明绿色转型的先行者,上海通过政策引导、技术革新与公众参与,逐步构建起安全、舒适、低碳的城市光环境。面向未来,上海将继续坚持城市照明产业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绿色照明的独特作用,为呈现“绿色宜居、繁华时尚、物阜民丰、流光溢彩”的国际化高品质文化城市形象贡献行业力量。

(首席记者 徐敏)

2025-09-29 徐敏 《上海绿色照明发展报告二○二四》发布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9654.html 1 3 绿色照明助力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