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黄英 王新逸 费佳
在万象湄公河畔,一座现代化医疗设施的综合医院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热带树木之间,吸引了许多患者慕名前往。它,正是见证中老友谊的璀璨之星——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
2024年底竣工的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是中国对外援助建设规模最大、床位最多、投资最大的医院项目,也是老挝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好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和医学教学基地。
中国建造
在“一带一路”上绽放异彩
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部采用中国规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让中国建造在“一带一路”绽放异彩。
玛霍索,在老挝语中是“药材宝库”的意思。玛霍索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从当年的急救中心发展到综合性医院,旧时的院区虽然几经修缮,但是已无法满足当地百姓就医需求。这次是在现有院区内拆除部分老建筑后,新建一所有600个床位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包含住院楼、传染病楼、门诊楼、医技楼及附属设施,辅助保障系统和行政管理用房,同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2007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一同出席奠基仪式。为满足老方医院不停运的需求,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传染病楼、病房楼、报告厅、新建污水处理站等,2018年11月开工,2021年11月移交院方使用;二期工程主要建设门急诊楼、医技楼等,一期交用时启动建设,2024年底通过竣工验收。当地时间202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万象同老挝总理宋赛共同出席中国政府援建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仪式。
工程建设彰显中国建造魅力。医院定位为收费公立医院,建设参照我国三级医院标准,设计采用先进的医疗主街理念,将功能分为医生办公模块、医疗功能模块和医疗主街模块。流线设计考虑了各功能医患流线分流和洁污流线分区,努力打造高效、安全医院。工程注意建筑构造与建筑形式的结合,建筑设计在保持现代性和凸显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吸取当地建筑传统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坡屋顶隔热排水,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保证室内环境质量。利用挑檐、外廊、垂直及水平遮阳等手段有效遮阳挡雨。室内装修参照我国三级中高档医院标准及当地惯例,主要建筑材料全部是中国生产,主要技术工人均为中国工人,施工过程检查及竣工验收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由中国专家验收。院内综合运用花卉、灌木、草坪等绿植,使绿化面积约达6030平方米,增添整体建筑的景观,有助于提升患者愉悦度和康复。为满足医院不停运需求,项目总体设计布局避让医院运行暂留建筑,形成“工”字形分布,分期建设,在相对局促的建设场地内高效解决了建设和运营并行问题,让当地更多人真切感受到“病有所医”带来的便利。
不辱使命
在医院不停运下抓建设保交用
玛霍索综合医院是北京住总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项目,犹如一本写满奋斗故事的书。一批海外住总建设者牢记国家嘱托和住总使命,历经全球化新冠疫情洗礼、长年高温和雨季考验、医院不停运等诸多挑战,不畏艰难,不辱使命,最终实现整体竣工。他们有付出、有心酸、有遗憾、有收获,提交了合格答卷,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北京住总集团高度重视,明确“结构长城杯金杯、建筑长城杯金杯,争创境外鲁班奖”的奋斗目标,上下协调联动,调派精兵强将,匠心建造,逐一实现节点目标:2018年11月,一期开工;2019年春节,基础施工;2020年春节,二次结构施工,争抢中期验收;2021年11月,一期移交院方使用,二期同步启动建设;2024年年底前,实现整体竣工交用。优良的工程质量,得到老挝政府及院方的好评。玛霍索医院院长苏萨·翁帕占博士感慨道,中国人民的勤劳令人钦佩,中国建筑的技艺令人钦佩,感谢中国的无私援助,中老友谊必将地久天长!老挝卫生部部长本丰·普马来西表示,北京住总集团克服新冠疫情等重重困难,无私奉献,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六年的奋斗历程,是一个个难忘瞬间,定格时代精彩,标注奋斗历程。项目建设期间,语言不通,方案图纸不齐,材料运输屡受阻……技术组全员开足马力、知难而进,白天扑在生产一线,晚上加班研究方案图纸,学习援外制度规范,组织拟制施工方案。午夜前,技术组办公室的灯从未熄灭。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们多次吹响“春节施工不停歇”的冲锋号角。2018年春节是他们在老挝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他们无一缺席坚守工地;大年初一,2019年最后一个夜晚,工作面上灯火通明,如炬灯光连接起2020年第一缕曙光;2021年11月,一期移交、二期启动,合力攻坚;2023年4月,老挝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大街小巷充满了欢声笑语。二期工程中期验收将至,他们放弃泼水节假期,在临近45度的高温下,加班加点安排施工生产、准备验收资料;2024年,日夜兼程,如愿实现竣工目标。建设者们说:“看着焕然一新的玛霍索综合医院,我们的喜悦由内而生。这是建筑人的骄傲,更是国家的自豪!相信这个春节假期,我们很多人将会实现全家团圆梦。”
光荣属于每个勇毅笃行的追梦人,属于每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技术组组长王志刚是这个团队的顶梁柱与主心骨,他把照顾老人和孩子上学的重担全都交给爱人,工程建设从头跟到尾。他说:“我们身在海外,心系国家,愈加感觉自己的渺小,唯有倾身援建工程……”突发的全球化新冠疫情犹如一只“拦路虎”,导致人员外派困难、各项审批手续延长、材料和货物运力严重不足,极大影响施工进度。因工程建设需要和疫情原因,许多建设者主动放弃回国探亲机会,坚持施工一线。项目经理魏盟盟对家人也深感内疚,因为他既没照顾孕期的妻子,又错过孩子降生这个特殊时刻。老挝一年四季气候炎热,高温天气持续“烤”验一线建设者。施工步入正轨时正值雨季,烈阳炙烤,基槽内温度高达45℃。技术组生产经理王海军,在一线奋战了三十多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好几次,他因天热出汗多,犯了低血糖,差点晕倒在施工现场,此后他常常装着巧克力巡视现场,感觉血糖低了,就吃块巧克力顶着。老挝降雨量非常大,合理安排雨施是重中之重。因为是拆旧建新项目,施工过程需保证医院正常运营。西侧老院区地势较低,易发生雨水倒灌。每年,技术组都会根据进度提前制定实施方案,合理调配各专业施工,做好保护措施。雨势过大时,他们不分昼夜,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处理突发情况。项目总工高兆民也是老党员,在住总干20多年,最常说的话就是:“要选一行爱一行,既然干就要干好,干不好不如不干。我们要一丝不苟创精品,给祖国、给集团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每年春节值守,他从不落空,用坚守诠释责任与担当,用行动诠释热爱和诺言。从一名商务经理成长为项目党支部书记的费佳,时刻用笔墨记录医院建设的全过程、建设者的奋斗故事以及来自各方的肯定与赞誉,也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蜕变。
占巴花下的约定,见证中老友谊。医院内原址上有很多树木和绿植,有些树木在建院之初就栽种,迄今已超百年树龄,还有不少被老挝人民奉为国树的占巴花树。施工设计初期,中老双方研究施工时就界定了保留树木的标准。技术组对所有树木逐一标记,反复调整施工场地设置,尽最大努力保护留下的树木。施工中,玛霍索医院院长披西·普萨瓦博士不忍心看到中方施工人员为几棵树木大费周章,主动提出要放弃一些树木。住总建设者全面细致地顾及他们的情感,做到能留尽留,让院方领导深为感动。
党建之花
在湄公河畔鲜艳盛开
鲜红的旗帜照耀着“一带一路”建设之旅,党建之花在湄公河畔鲜艳盛开。党建引领“五级联动”,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党支部虽然建在海外,规范化建设却一步不落。
一线建设者在老挝日夜奋战,城建集团党委、住总集团党委、工程总承包二部党委、海外部党组织、住总驻老挝技术组项目党支部“五级联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凝聚人心、服务保障作用,让党建之花在湄公河畔鲜艳盛开。
为规范基层党建工作,驻老挝项目党支部严格按照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B+T+X”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细化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教育管理、企业形象宣传、通讯报道、信访维稳等10个方面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以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全面提速,确保工程履约。技术组80%以上员工是首次参加境外工程建设。党支部从细处着手,把党的关爱融入到日常工作点滴中。项目总负责人韩旭、技术组组长王志刚、党支部书记费佳等与职工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关注身心健康,帮助解决现实困难,保持队伍思想稳定。建设庭院式生活区,建全配齐基础设施、生活设备,建全用好职工小家,高标准做好生活保障。推行人性化管理,将生活区宿舍分为单间、夫妻间、办公套间,创造家的感觉。因职工多为北方人,特聘请国内北方厨师制作三餐,与万象最大的中国主副食供应商签约,确保食材安全与品质。开展“老挝讲坛”活动,从老语学习到礼仪讲座,从集中观影到卡拉OK,组织丰富的文化生活。每月为员工过集体生日,开展暑期送清凉,发放防暑降温药品,熬制绿豆汤,在槽边加装喷淋设施,在槽内重点区域加装冰水雾化风扇……点滴关爱融于细节,形成强大凝聚力,确保施工有序推进。
他们是玛霍索医院的建设者,更是中老友谊的传播者。为感受中老友谊和中国援助为老挝人民带来的变化,2019年10月,技术组开展了“寻找飘扬在万象的五星红旗”活动,参观农冰小学、国家会议中心、宴会厅、孔子学院等援建项目,并给农冰小学师生送去电风扇等急需慰问品。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也阻挡不住中老友谊爱的传播。2020年6月迎来第70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技术组自发筹集4640元善款,购买沐浴露、洗发水、衣服、水果等生活用品和慰问品,前往万象光明盲校慰问师生。
惠及人民
在建成交付后改善当地医疗条件
共建“一带一路”,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各国人民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的建成交付,对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实实在在惠及当地人民。
玛霍索综合医院建设,既提高了当地就医水平,又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老挝籍职工柯赛时常想起母亲患病时因老挝医疗条件落后,不得不到泰国医治的烦心事。“出国就医花销大,病人和家人都受累,不过以后就好了,可以说老挝人民对这个医院项目翘首以盼。”柯赛说:“在这里,我体会到住总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和人文关怀,也感受到中老员工间的信任和友谊。大家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是同事更是朋友。在中国企业工作,我很骄傲。”
属地翻译小乔是2018年加入技术组的,她说:“在住总大家庭里,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善良、勤劳和智慧。许多同事牺牲休息时间保工期。我一直与亲戚朋友分享中国式工作精神,它深深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2023年2月,小乔在玛霍索医院迎来小宝贝,十分感恩:“老挝医疗水平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最新的医疗设备、良好的环境及放松的心态有助身体恢复。”
名叫苯米的老人,家住万象省蓬洪县的一个边远乡村,村里只有一间很小的卫生所。苯米的眼睛患了白内障,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医院,病情逐渐恶化。听说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一期投入使用,他立即赶来医院做手术。手术后,老人双手合十,向医生深深鞠躬。“我的右眼三年多前开始看不见东西,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别说农活,就连做饭都磕磕碰碰的,没想到还能治好。”
老挝卫生部部长本丰视察时表示,玛霍索医院历史悠久,是老挝人民心中最有名望、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它的顺利落成将帮助老挝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民生,是老挝人民收到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老方将与中方一道携手合作,为提升老挝卫生医疗水平,为巩固中老友谊和中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助力。
翘首以盼,是六年前老挝人民表达的急切心情;不辱使命,是这六年北京住总集团奋斗的生动实践;珍贵礼物,是六年后中国人民呈上的深情厚意。
中国和老挝已经携手走过60载春秋,历史悠久的玛霍索医院犹如一颗璀璨之星,以现代化面貌重新服务当地人民,展现“一带一路”带来的福祉,承载着中老友谊永久伫立在湄公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