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仍然存在诸多障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时有发生。2015年至2017年,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件约53件。经过对上述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该类纠纷存在三个特点,应予重视。
一是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转包、分包、挂靠易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建筑行业层层分包、转包以及挂靠现象非常突出,实际施工人常以发包人、被挂靠单位欠付工程款为由拖欠农民工工资。
二是存在合伙人之间产生纠纷殃及农民工的现象。各方当事人对合伙关系是否成立存在争议时,为规避法律责任,对某一合伙人给农民工出具的欠条不予认可,导致农民工讨薪困难。
三是农民工法律意识不强维权能力弱。在建筑行业层层分包、转包、挂靠的现状下,很多农民工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给谁干活,讨要薪水时不知道找发包方还是实际施工人。大部分农民工证据意识薄弱,不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大量存在,一旦发生争议,很难举示有效证据。
为进一步营造规范有序的用工秩序,该院建议:一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不断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性,提升农民工法律意识,引导其依法维权。二是切实加强检查力度,督促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相关部门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督查等方法,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检查力度,切实督促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回报。三是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对提起诉讼的农民工依法落实减、缓、免缴诉讼费的司法救助措施,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四是加大信用惩戒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信用惩戒力度,通过媒体曝光、通报批评、记入诚信档案、取消投标资格等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