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平台。2月18日,北京市召开街道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做重要讲话,对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做出重大部署。2月2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新时代街道工作的重点就是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围绕“全市如何抓街道、街道自身怎么发挥作用”两个层面,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街道制度安排。
《意见》重点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街道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二是推进城市治理重心下移,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三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四是实施街区更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五是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六是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所谓街区更新是以街区为实施单元开展的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街区功能优化、业态提升、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风貌塑造、文化培育、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等,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的整体提升。
街区更新的机制是通过建立区级统筹、街道主体、部门协作、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平台,以居民、企业需求意见为导向,完善街区服务功能,培育街区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能力。
街区更新的实施方式是根据城市规划及相关规范等上位规划的要求,开展街区问题诊断分析,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相关设计导则,指导街区更新项目的实施,实现以整体规划设计引领街区更新工作,并进行后期监管和实施评估。
街区更新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街区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团队的作用,完善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政策、房屋管理、资金保障等支持措施,推动街区更新成片区、分步骤、有顺序的开展。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巡视员陶志红表示,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已经开展街区更新的相关工作,近期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也在积极推进相关的规划工作。
下一步,北京市将抓紧出台老城整体保护规划,抓紧编制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更新导则等相关规划,将文化传承、城市设计、宜居标准等内容纳入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管控技术导则以及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有力引导街区更新工作。积极推进历史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程序分批公布保护名录,扩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加强胡同、历史街巷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深入挖掘老城文化内涵、保留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加强老城保护宣传和信息服务,通过《北京印迹》历史文化综合宣介平台,向社会公众及文化、教育、科研等机构提供丰富的北京历史文化地理信息,共享信息资源,落实习总书记要求,“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