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我国跨江通道建设再传奇迹:国家品质示范建设项目、国内最深钢板桩围堰施工的江苏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芒稻河特大桥,在一个枯水期内突破水深流急的困扰,五个水中墩承台浇筑全部完工,不再受汛期、安全、工期压力的影响。 当项目经理王亭报告这一喜讯时,江苏省交建局总工程师夏国星由衷点赞:“这是中铁四局建设者敢于担当与创新的体现,更是全面推行品质工程创建的结晶。” 敢于担当,精心突破夹江天堑 五峰山工程,起自G2京沪高速与G40沪陕高速交叉的正谊枢纽,跨长江夹江,止于泰镇高速与江宜高速交叉的大港枢纽,全长33.004公里,是位于江苏中轴线、京津到长三角南北向最便捷的过江通道,对推动长江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控制工程芒稻河特大桥全长1.975公里。由于地处淮河尾闾的长江夹江,是淮河行洪的入江河道,水深14米,要求汛期不得有围堰临时结构影响行洪安全,主桥采用(77+3×130+82)米预应力砼钢构-连续梁组合体系,其中33号、34号、35号主墩采用36米钢板桩围堰施工,最大开挖深度达25米,为目前国内最深钢板桩围堰基础,并要在一个汛期周期实现承台基础施工全面完成、墩身出水、围堰全部拆除,施工组织十分困难。 在双壁钢围堰施工设计方案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承担施工任务、在跨海跨江桥梁建设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中铁四局二公司提出了采用了超长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案。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在先后组织6次考察调研、11次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工艺、工期、造价、节能、环保反复比选,通过建设指挥部的同意后,项目部拉开了五个水中主墩同步施工的大干序幕。 攻坚大干,技术先行。项目部在不断优化作业方案、细化工艺流程、强化施工组织、合理调配资源、加大设备投入的同时,先后成立了7个课题攻关组,通过自制钢板桩导向架,有效控制了钢板桩插打的垂直度;采用工厂加工钢围囹大型浮吊整体水下安装,提高了围堰的稳定性;采用高清摄像头水下探查和远程监控监测技术,对钢板桩及内支撑清洗、变形、受力情况进行实时检测,确保了超长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稳定性。 严于管理,匠心“智”造品质工程 五峰山工程是江苏省第一批公路水运工程品质示范创建项目,也是该省唯一入选交通运输部的品质工程攻关行动项目。项目部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目标,全面落实指挥部“三个五”行动计划,奋力打造示范工程。 夯实基础,大力推进五个标准化建设。具体是,设计方案标准化,即通过工艺设施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实现专项施工方案“图表化”;工地建设标准化,即通过工厂化、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实行分区封闭式管理;施工工艺标准化,即通过三微改、四新技术、万众创新等手段,实施“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提升施工工艺标准化水平;安全管理标准化,即通过制定施工通道、标识标牌和安全防护专项标准化图册,提高对作业安全的保障能力,达到安全施工;工程管理标准化,即通过落实班组“工序认可制”与“清退制”;实施班组“7S管理”及“六步走”日循环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素养。 打造精品,大力提高五项预制件质量。通过加强原材料稳定性控制,提高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生的工序工艺质量和强度,确保了混凝土的品质优良;通过采用数控设备进行钢筋加工精度控制,提高钢筋绑扎、验收工序和混凝土垫块安装质量,确保了立柱、盖梁、预制箱梁等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均超过95%;通过加强模板设计、制造控制,控制模板周转次数,提高构件尺寸精度质量,确保了构件尺寸精度达到毫米级;通过对混凝土拌合质量引进振动式拌合站,采用不锈钢模板,提高了混凝土外观的质量;通过对钢筋绑扎胎架装配定位卡具,提升了预应力管道安装精度;通过推行智能张拉、压浆等工艺,保障了预应力孔道灌浆饱满,有效控制了预应力损失。 强化管理,大力实施五维管控体系。围绕“人、机、料、法、环”五维管控环节,确保“优质、安全、高效、廉洁、绿色、智慧”项目的目标落地。通过建立项目首席质量官,树立“工匠制造”理念,培养产业工人,对施工过程、质量检验全过程严控;通过按照“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原则,把控设备入场,建立检测、维修、技术开发、配件库存、人员培训等信息库,实施远程监控,提高机械管理水平;通过大宗材料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准入制,加强过程中的自检及委托外单位送检制;通过施工方案由专人检查,确保执行落实;通过推行工点工厂化、班组管理标准化等有效举措,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条件,确保过程管理有序可控。 勇于创新,提升项目施工能力 在管理创新中,项目部推出了“三集中”、“一订制”管理法,通过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集中拌合、构件集中预制,实现了钻孔桩、墩柱、盖梁、箱梁等构件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构件集中预制、配送。通过关键构件进行工厂订单化生产,对桩基钢护筒、钢板桩、钢围囹、模板、支架、挂篮等主要构件在专业工厂设计生产,实现从“场”到“厂”的转变,全面提升了工程施工质量。在科技创新中,项目部针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特点,提出“水下围囹整体安装的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新工法,结合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对超长钢板桩围堰精确定位、H型钢-组合钢板桩应用、钢围囹整体水下安放及水下整体拆除、水下高清摄像头探查、远程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促进了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安全快速施工,拓展了钢板桩围堰施工应用领域。研发深水基础临时结构远程监测系统,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钢板桩、围囹及混凝土封底层等关键临时结构应力及变形进行全过程控制;对桩与承台、承台与立柱、立柱与盖梁连接方式及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实现桥梁施工工厂化、标准化、绿色化的目标,为建设品质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