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以下简称五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项目部培训基地又开始忙碌起来。该公司采用“培训+”模式,推动智力扶贫,为项目周边贫困村民开启一扇就业之门。
五公司经过多年摸索,结合央企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培训+”模式:在“前店”学理论知识,在“后厂”参与实践操作,每节理论课结合一次实践,由专业职工一对一指导,手把手现场教学。
“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已经掌握焊接和钢筋切割两门“手艺“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困难户张晓民高兴地这样说道。自从五公司承建水城古镇改造和民族中学等工程以来,项目部将他吸收到项目培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后,他已熟练地掌握了钢筋切割和焊接技术,目前他的收入也由原来的800元增加到4000元。
该公司还通过对项目周边建档立卡的困难户和村民进行“连携式”专业培训,既“造血”又“输血”。比如,钢筋绑扎、脚手架安装、模板搭设、焊切割、木工、瓦工、电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既实用又实惠,项目部对实践能力强,掌握技能快的困难户优先选用。工程完工后,对技术好、执行力强、服从安排的用工人员进行公司内部调剂,派往其他工地继续工作。不愿跟随企业流动的人可以利用学到的技能在当地找工作,让那些困难户凭借技能实现脱贫。
“在家门口工作,不仅挣钱比以前多,还可以免费参加培训,这一切都得感谢五公司!”家住云南普洱市宁洱镇同心乡,目前在十八局玉磨铁路打工的贫困户莫大满感激地说道。
自2015年以来,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每年在建项目达120余项,年完成产值近百亿元,累计为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贫困山区创造2万余个就业岗位,助力2000余名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