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筑科技

以数字建筑打造“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是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安全领域正在使用的概念,韧性城市能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实现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构建韧性城市、提升城市发展能力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前沿热点。3月1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用数字建筑模式,研发绿色、健康、宜居、智能且具备工业级水平的建筑产品,并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探索规建管一体化融合创新,从而打造“韧性城市”。 2019年,西安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已从“谋篇布局”进入“精准落子”阶段。这次由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中关村数字建筑绿色发展联盟、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论坛,以“从数字建筑到数字城市”为主题,探讨将建筑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城市,助力西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从数字建筑到数字城市 如何打造“韧性城市”?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方东平教授指出,在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从“系统的系统”的视角,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到三度空间下的各个子系统、韧性建设的各个环节,并利用大数据及多维仿真技术,通过数据驱动与物理驱动的基础设施韧性模型构建,实施灾害情境创建、关联基础设施耦合机理与建模,韧性情境推演才能实现对城市的韧性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数字化将走向何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成虎表示,我们的城市已经向数字化发展了很多年,在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交通、数字电网、数字安防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就,而人们70%的时间所依赖的建筑空间的数字化却相对滞后。只有建筑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才可以和我们的空间天地一体化连接起来,形成全域全空间的数字化,进而为我们的数字治理和产业服务提供支撑。 构筑CIM城市信息模型 在助力西安打造数字城市的问题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就城市建设提出了新方案。他表示,随着5G、人工智能、BIM、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城市建设在形态上出现了新的变化,构建基于CIM的规建管一体化平台,是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举措。这一平台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全生命期,实现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的模拟优化与推演,积累形成城市各类大数据,辅助支持城市各类决策,更好地为政府、企业、民众服务。 在“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下,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3D 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的“数字孪生”理念,为城市形态和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数字孪生”理念的基础上,广联达数字城市研究院院长曾立民重点解读了“CIM城市信息模型”。他表示,构筑CIM城市信息模型及支撑平台是数字城市的信息载体,也是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三个一体化”是全方位打造CIM的基石。其中“时空一体化”以BIM和3D GIS为依托,构建微观宏观一体的、动态增长的、可支撑业务应用的、可更新和可追溯的全方位城市信息模型;“纵向一体化”通过IoT(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管理业务纵向打通,数据实时互联;“横向一体化”探索规建管一体化融合的创新模式。通过多源数据集成的“城市时空信息模型数据库”,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数字资源集中管理与应用、信息互通与共享,保证一张蓝图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据了解,目前住建部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已在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厦门、南京等各大区域试点。论坛现场,北京通州副中心指挥部工程建设部部长曾勃重点分享了北京城市副中心BIM应用及思考,在应用经验上,他表示要有明确的BIM应用目标、良好的应用政策环境以及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创新发展任重道远。面对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号召,及“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转型”战略机遇,西安城市数字化已逐渐迈入发展快车道,数字西安、智慧西安正朝我们走来。

2019-03-21 方佩岚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533.html 1 3 以数字建筑打造“韧性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