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就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建筑领域当仁不让。2018年以来,界首市坚持推进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18个工程被评为省、市级优质工程及安全文明标准化工程。但是,界首市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整体实体有待提高,还有不少短板等。”安徽省界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主任徐新士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徐新士主任认为,人们对城市建设高标准和品质的提升要求不断提高,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感和幸福感,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促进品质升级的当务之急,也是以品质守护城市、引领建筑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短板,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经济、绿色、品质的发展理念,瞄准高质量,积极实现“三个融入”,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积极融入市场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就建筑市场模式改革以及政府监管方式改革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是深层次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令建筑业期待。现在,关键就是要“真枪真刀”地干。
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应该如何推动建筑业企业参与PPP项目?徐新士主任有三点建议:一是政府多多扶持,要结合实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民营建筑业企业要积极参与,联合优势参与PPP项目,同时给民营建筑业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三是快速实施PPP项目。快速实施已落地的PPP项目,关键在于认真履行合同,践行承诺,加大诚信体系建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甲乙双方理性契约关系。PPP是投资方式改革的深化,对全面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建筑产业综合技术的全面创新和提升,这是时代机遇下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一次新的革命。
全面融入装配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城乡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弊端亦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粗放式建设,钢材、水泥浪费严重;用水量过大;工地环保差,造成城市污染现象;质量通病严重,开裂渗漏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飙升,招工难、管理难。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三种模式上求突破:一是发展适用于量大面广的多层、小高层办公、住宅钢筋混凝土预制式装配式建筑;二是发展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办公、宾馆建筑,部分应用到住宅的钢结构预制式装配式建筑;三是发展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办公、宾馆、公寓全钢结构式全装配式建筑,更加节能、节钢、节混凝土、节水。近年来,界首市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宝业建筑工业公司上马,引领发展方向,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逐年增加。
大力融入“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对建筑业带来深刻影响。国务院发布的“一带一路”总体规划,覆盖全球63%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
界首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带,虽然是县级市,但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投资潜力排名前十的县(市),处于经济高增长时期,基建需求庞大,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建设领域,这为界首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融入“一带一路”带来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是大格局、大思维,建筑业企业必须“借船出海”“抱团出海”“融入当地”“深耕细作”。只有积极实践,敢于融入,才能取得更多发展的新经验、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