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至此,改革范围扩展至全国,工程建设项目领域“盖百图章、办事慢、多头跑”的情况有望终结。
2018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16个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而试点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如今,快过去一年了,这些试点地区究竟是如何啃下这个关系到国家整体营商环境的制度改革“硬骨头”?
北京:200多项审批事项纳入一窗服务
北京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对建设项目采取分类施策、分阶段并联办理的方式,合并办理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完成了“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个系统办理”的改革目标。
为落实改革要求,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原有的办事窗口整合为5个综合服务窗口,将200多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窗服务。建设单位可到任一窗口申报任何一个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服务事项,由综合窗口统一收件后通过后台分送相关部门受理,各部门完成办理后,建设单位可以到任一窗口领取批件,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工作模式。
此外,北京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按照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每个阶段多个部门同步并联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每个阶段实现建设单位只需要填写一张申请表,提交一份申报材料。改革后,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4个阶段的审批时限均不超过20个工作日,全流程审批总时限控制在100个工作日以内。
武汉: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三办”改革
在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后附了湖北武汉的典型案例,肯定了武汉“三办”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审批服务的新模式。
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全面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例如,针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2018年以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在全市率先试点“先建后验”行政审批改革。2018年6月22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关于进一步优化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实施细则(试行)》正式下发,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理程序,缩短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根据该《细则》,社会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1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至54个工作日。
“先建后验”只是武汉市“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三办”)改革的一个缩影。2018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印发《武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武汉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武汉将审批流程从6个阶段简化为5个阶段,着力精简审批手续和环节,实行并联审批。2018年以来,武汉又在全国率先调整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方式,由企业付费改为政府买单,据估算,此举每年可为企业直接减负至少1.6亿元。
成都:扩大“三段式”施工许可办理范围
作为全国16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市之一,成都市2018年6月开始施行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缩减企业运营成本,该市将“三段式”(2014年成都将施工许可证由一次性发放优化为分三个阶段发放,即首先办理基坑部分的施工许可证,此后企业一边进行基坑开挖,一边进行余下的地下室部分和地上部分的施工许可证的申领。)施工许可办理范围扩大至全部房屋建筑工程,无论工程规模大小,均可按基坑、地下室、地上部分分别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完工后一并办理竣工验收及备案。
此外,依据《意见》,在安全生产条件现场勘验环节,成都变“被动检查”为“主动服务”,不再将其作为施工许可核发的前置条件,而由安全监督机构根据建设项目安全监督备案情况,主动提供勘验服务。
该市为推进施工许可“瘦身”,取消和调整的施工许可要件共计12项,其中将建筑施工项目意外伤害保险及承诺(基坑施工许可阶段)和银行出具的到位资金证明,作为施工许可办理要件进行。同时,调整施工现场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等两项为开工条件,调整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实名登记等8项为书面承诺和证后监管。据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审批时限减一半”的要求,通过办理要件的精简,以施工许可办理为例,承诺办结时限将由过去的6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
下一步,成都市将以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改革试点的相关要求,继续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探索“先建后验”等创新举措,整合审批环节、调整审批时序,实现统一平台、并联审批、实时流转、信息共享。
南京:“864”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2018年8月,南京市发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64”改革方案,根据项目不同,从申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证阶段到办理产权登记,分别给出了不超过40、60、80个工作日的时间表。2019年3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截至去年底,南京市基本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审批管理系统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
南京市建委巡视员刘刚介绍,施工许可阶段是该市改革重点攻关之处,通过合并精简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如施工许可审批阶段,把质监、安监、人防等全部集成在审批环节采集,审批事项从12个减至2个。同时取消了消防设计审查、合同备案等前置事项等。最方便之处,是施工许可审批实现全流程不见面,企业网上申请、网上审批,领取电子许可证。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出新版施工许可证214件。
改革还实现了联合审图和数字化图审。自2018年8月1日改革启动后立项的房建工程和市政工程,实施施工图设计“统一审查”。2019年1月1日以后,项目图审不再单独受理纸质材料,全面实行“数字化”审查。截至目前,南京市审图中心已受理“统一审查”项目18个,“数字化审查”项目近200个。统一审查将过去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由“接力跑”改为“齐步跑”,使审查时间大幅减少,避免企业多头跑、来回跑,也节约了成本。
刘刚表示,今年南京市建委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今年起,新立项的项目进入覆盖全市的审批管理系统,全面实行“并联审批”。在此之前已经启动的审批项目,后期审批也要进入系统,并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环节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