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召开第八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协会秘书处向大会作了《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上海混凝土行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尤其在科技创新、质量管控、绿色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
坚持科技创新
去年,上海混凝土行业中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方面的研发力度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行业科技和管理水平。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去年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3亿元;主编完成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要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高强泵送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规程(修订)》等3项上海市地方标准以及《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处理临时场所建设与技术标准》1项团体标准;2018年申请专利23项,新授专利15项。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的《高精度UHPC组合模板与快硬混凝土成套技术应用》获2018年度上海市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全国建材行业革新奖三等奖;《大宗固体废弃物用于绿色建材的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上海混凝土行业中的民营骨干企业同样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促进行业不断发展。上海台界化工有限公司《氨基酸改性的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TJ-R-05》获2018年度上海市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全国建材行业革新奖三等奖。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第五届“华新奖”新三板技术创新潜力奖和上海市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等奖。上海申昆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脱硫石膏制备无机保温砂浆》项目通过了金山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上海申昆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薄膜摊铺设备的研制和应用》获上海市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二等奖、《一种用于搅拌机减速箱油箱的液位监测系统》等7项专利获得国家实用专利证书。
加强质量管控
加强质量管控、守住质量底线、确保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上海市混凝土行业企业的普遍共识。
从2017年下半年起,出现了河砂资源紧缺、价格连续上涨,违规海砂乘机流入上海市场的严峻局面。为此,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在2017年11月下发严禁使用海砂紧急通知的基础上,在2018年7月再次下发《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用砂检测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全市100多家混凝土和干粉砂浆企业参加的治理违规海砂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各相关企业必须配备检测砂氯离子专用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做到每批用砂检测氯离子含量、建立检测台账,做到每批用砂都可以追溯氯离子检测指标。
通过协会的努力和行业企业的重视、配合和支持,在2018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安质监部门多次组织的对全市混凝土企业建筑用砂专项检查中,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未发现使用不合格建筑用砂情况。
力推绿色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上海市混凝土行业企业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以实际行动力推绿色发展。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市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推进预拌混凝土绿色、环保、智能生产方面积极发挥表率作用,该企业实施环保改造项目95项,投入资金6300万元,努力为环保建设与清洁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基于环境友好型理念新建的谊建搅拌站获得了“2018年全国预拌混凝土绿色示范工厂”称号。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在环保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增添固定或移动的环保设施,有效控制粉尘、噪声和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上海申昆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林建材有限公司和上海漕源建材贸易有限公司、苏州白鲨建材有限公司等混凝土及干粉砂浆企业,以及上海台界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麦斯特建工高科技建筑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五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外加剂企业,在环保建设方面均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真抓实干,为助推行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