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物的逐渐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实现高精度的建筑室内温湿度调节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传统暖通系统的高耗能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暖通智能化应运而生。我国暖通专家侯志毅,多年来站在推动暖通智能化的前沿,陆续研发出智能化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此次,侯志毅以自己发明的专利为例,介绍了他在推动暖通智能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突破。
为实现公共建筑室内温湿度等的高精度调节,侯志毅发明了《一种建筑环境调节装置》。此装置为公共建筑环境的精准控制提供基础数据的同时,将输出多种分析结果供上位机进行判断,并对系统流程、控制原理和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关的调整方法,较现有通讯装置更为实时、数据覆盖更加全面,并根据自带的算法结合室外环境参数、历史同期数据和瞬时人工环境需求进行分析,利用高性能处理器迭代计算得出最优调节参数,分配至各个运行机电设备,使得整个系统处于运行精度最佳工况。其介绍,此项专利的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在得到准确的历史数据过程中,为了贴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他带领团队对比了官方气象数据,研究机构的分析情况,设备厂家的选型软件及设计院专家的专业标准,经过无数次计算和争论,最终得出了作为专利数据支撑的环境调节基础数据。专利已被运用到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分院的暖通系统建设中。
统计资料表明,空调系统占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一半以上。空调冷热源是空调系统的核心,也是影响初投资、运行费用和空调效果最关键的设备,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与控制被列为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侯志毅发明的专利《一种数据机房监控装置》是其带领团队设计的环境保障系统的核心控件,采用单元化设计,多中心构架,全方位报警,多中心协同,集中性管理。使用该专利作为核心控件,保障了冷热源供给需求管理与控制分离,保障了暖通系统的高效性,使数据机房的能耗得到优化,节能率达到40%以上。该专利及侯志毅带领团队设计的环境保障系统已应用于我国“一带一路”铁路线中干武、敦格铁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