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何把“放管服”落到实处?上海市闵行区建筑业协会积极实践,从工程项目创优评优工作上寻找突破口,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上海市闵行区建筑业协会专家库”,探索由协会搭台、行业企业专家实施创优评优、检查评审的“管评分离”机制。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近日,协会正式印发了《闵行区建筑业协会专家库管理办法》,并公布专家库首批共54名聘任专家人员名单,“管评分离”正式落地。
创优评优是推动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但近些年的评优工作已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创优评优做法通常是由政府管理部门组织推荐评优项目,并联合行业协会进行评审检查,最后由行业协会与政府管理部门确定获评项目,往往带有较多“行政”色彩,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这与“放管服”精神及“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的宗旨是不相符合的。“创优评优需要‘管评分离’,应该让企业主动发声,协会搭设平台,专家自主评审,而不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或协会裁定结果。”闵行区建筑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基于这样的认识,闵行区建筑业协会在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2017年开始成立了专家库,试行“管评分离”,把创优项目的检查及评审权力交给专家库的专家。
该专家库是由协会组织,专家自愿参加,具有一定权威性、专业性的非常设咨询服务组织。专家库成员全部由建设职业技术领域内具有较高业务知识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库设安全类、质量类、安装类、资料类、检测类、绿色施工类等六大类别。协会负责人介绍,专家库中的专家在聘任期内也不是“铁饭碗”。其中有两条规定,一是不发挥专业水平,在评审中“当哑巴”“和稀泥”的,二是私拿红包等违反廉政纪律的,凡是触碰这两条规定之一者将被淘汰。
在该区创优评优“管评分离”实施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及建筑业协会不当“裁判员”,协会只是起召集、组织的作用。所有创优项目不是由建筑业协会或政府管理部门组织推荐,而是由企业自愿申报;申报后,协会组织安排专家库的专家到项目现场评审检查,并打分,给出评审意见,确保公正透明。据悉,在“管评分离”试运行的2018年,闵行区有110个项目申报评优,经专家组检查评审,最终有98个项目入榜,12个项目未通过评审,一改以前被推荐项目几乎零淘汰、屡屡出现“满堂红”的怪象。
协会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证明创优评优‘管评分离’是切实可行的。当然,协会成立专家库,不仅是要让专家在创优评优中担当‘裁判’,同时还可以利用行业专家的专业优势在咨询服务等工作中发挥更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