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建构中国建筑文化话语体系

“追梦·山水间”程泰宁建筑作品研讨会和展览在同济大学举办

程泰宁先生是在梁思成、杨廷宝、陈植等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先驱身后中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他虽80多岁高龄,但一直坚持在设计一线,不懈地致力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在设计中努力把现代建筑理念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批有特色的建筑作品。4月9日,“追梦·山水间”程泰宁建筑作品研讨会和建筑作品展·上海站在同济大学举办,来自业界诸多重量级人物参与,围绕他的创作思想进行了研讨。 当天上午,程泰宁建筑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建筑学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组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翔宁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郑时龄教授首先致辞,他对程院士发表演讲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各位专家分享对程院士作品的理解。《建筑学报》执行主编黄居正回忆起三十多年来与程院士相识的点滴,程院士团队去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的“语言·意境·境界——程泰宁院士建筑思想访谈录”令他印象深刻,并以“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祝贺程院士作品展成功举办。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以“儒雅”“自然”“江南”三个关键词描述其对程院士及其作品的印象,并以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大隐隐江南,雅韵自不言,筑向有无处,境在山水间”表达祝贺之情。 程泰宁院士作了题为《是建构自己话语体系的时候了——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四》的演讲,他提出了一种以语言为手段、以意境为美学特征、以境界为哲学本体、具有东方智慧的理论体系,作为我们在建筑创作上求变创新的哲学和美学支撑。他指出:在历史大潮的冲击下,中西文化都在发生变化,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我们的路既不在西方,也不在后方,而是在前方。我们不应以模仿趋同,而是应以一种独特的同时也能为世界所理解、所共享的建筑作品和话语体系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建筑的大舞台上真正地取得话语权,为世界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中国建筑师的贡献。 其后,张利、张彤、阮昕、卢永毅、李华、柳亦春六位学者和建筑师先后分享了自己对程院士作品的理解,并针对程泰宁院士的作品和思想展开学术研讨(研讨会内容详见下期报道)。 当天下午,“追梦·山水间”程泰宁建筑作品展·上海站在同济博物馆展厅举办了开幕式。展览由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联合主办,长三角建筑师学会联盟、上海市建筑学会协办,同济大学博物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筑境设计联合承办。开幕式现场,行业内建筑大师、业界翘楚、专家学者近百人济济一堂,共同见证程泰宁建筑作品展·上海站的盛大开启。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刘攀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仲继寿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常青教授、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先后致辞,对程院士的建筑作品中体现的对环境自然的关注,对文化内涵的汲取和建构中国建筑自己的话语体系给予高度的认可。 本次上海站作为程泰宁建筑作品巡展的第二站,精心挑选了程泰宁先生从业以来的19个项目,包括加纳国家剧院、浙江美术馆、杭州黄龙饭店、南京博物院、建川博物馆战俘馆、温岭博物馆、中华国乐中心等,以视频、模型、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出程泰宁先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创作实践,展现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的深层思考。本次展览将延续至4月27日,之后将会移至北京展出。

2019-04-15 李武英 “追梦·山水间”程泰宁建筑作品研讨会和展览在同济大学举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821.html 1 3 建构中国建筑文化话语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