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北京首个绿建三星公租房正式“开门迎宾”

地上结构装配率达到90%

近日,由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承建的北京市首个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公租房——永丰产业基地(新)C4、C5公租房项目顺利实现交付,并相继迎来租户入住。

精细施工——成就“毫米工程”

青棠湾项目是为海淀区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企业人才量身定制的房子,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公租房项目。作为青棠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丰产业基地(新)C4、C5公租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公建11栋单体建筑及地下车库,可容纳1493户租户入住。

“该项目建设质量决不会输给商品房,一定要让入住的居民住着安全、健康、舒适”。这是项目部入场之后面向社会各界做出的郑重承诺。

该项目除地基以外,其地上结构装配率达到了90%。项目技术人员介绍:“装配式施工如同‘搭积木’一样,看似将一个个生产好的构件堆积起来就可以,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各个工序都要比传统建筑施工严格得多,项目不仅要保证施工进度,更要注重施工质量,任何工序都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为了尽快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诸多新工艺,项目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对项目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开展了近百场专业培训。同时,项目部还多次邀请甲方、监理到构件生产厂家对各个构件产品进行验收。

根据深化图纸要求,构件与构件之间必须保留两厘米通缝,才能确保所有构件在同一水平面上和最终的打胶性能。为了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在每块竖向构件施工前,项目部都需要用经纬仪放出预制构件控制线、分仓线、竖向钢筋定位线;水平构件施工前,项目部需要放置板底水平控制线。通过反复定位,使得预制构件精度从现浇结构的厘米级提高到了毫米级,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

而相比于水平构件的安装,竖向构件的安装更要繁琐得多,稍有不慎,竖向构件之间就会出现偏差。为了控制竖向构件误差,项目部制定了“三次测量”管理办法。在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前对预制构件安装位置进行首次放线测量;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对预制构件进行第二次测量并校正;在浇筑完成后,30分钟之内,对预制构件进行第三次测量和二次校正。通过三次测量,确保每块竖向构件垂直度和相邻构件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强化管理——展现“建工速度”

青棠湾项目共分为两大部分,由两家施工单位共同建设。从进场之后,北京三建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便暗下决心,项目不仅要建设得好,还要建设得快。

项目预制构件的装配作为该工程的重头戏,一旦因为构件的某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项目的瓦工、木工、钢筋工等都要停工。为了确保施工进度,项目部制定了“三加一计划”。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要每天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规划出三天之后现场各个部位所需要的预制构件,并在当天晚间向预制构件生产厂家下达订单,通过这种方式确保预制构件的进场能够及时跟上施工进度。

为了将每道工序计划精确到小时,确保现场不会出现工人窝工情况,项目部根据现场正式施工情况,将现场划分为多个施工流水段进行流水作业,各个工序进行穿插作业。为了进一步提升现场浇筑速度,项目部在现场设置18台HBT60D固定式混凝土泵,每台固定泵配备一台布料杆,同时现场还配备两台移动式汽车泵进行配合,有效解决了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和机械故障问题。

项目部的精细化管理让施工现场的整体施工质量和进度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在这场同台竞技中,项目部最终率先实现项目竣工交付。2016年,施工现场还迎来了全国各省市住建部门相关领导和装配式建筑先进企业代表200余人进行参观学习。

以人为本——拓展“幸福空间”

该公租房项目共包括40平方米(开间)、50平方米一居和60平方米两居3种配置6种户型。屋内应用了SI管线分离系统和大空间结构体系,使得这个公租房项目在后期进行结构改造、提高房屋利用率方面有了多种可能性。一旦未来该区域对公租房需求不大,这种大空间结构体系可以将这些户型转换为100平方米或者110平方米两种。

“虽然公租房室内面积相对较小,但一定要让租户住得舒服,要住得有幸福感、有尊严。”项目部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有效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项目在室内装修中应用了整体卫浴系统、整体厨房系统、整体收纳系统、负压新风系统、烟气直排系统等内装工业化技术。据介绍,一间普通的房间,如果使用传统工艺装修,大约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装修完成后,还要开窗通风,让屋内有害气体挥发,这个过程很漫长。而这些内装工业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室内装修时间大大缩短,厨房、卫生间等系统都是在工厂模块化生产,现场只需要3、4名工人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将各个模块拼接在一起,就可以完成整个室内装修工作。室内装修的时间缩短了,住户也不再为室内装修污染而担心了,装修完成后,住户可以随时进行入住。

节能环保——护航“绿色发展”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面向公共租赁用的绿色居住区,为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了诸多绿色、环保、节能等高科技产品。

相对于大批商品住宅仅能达到一星级绿建标准,该项目是北京市第一个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公租房。

公租房每户内都会安装一个60升的储热水箱,连接到小区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各家各户方便及时用上太阳能热水。该系统的应用,每年可为每户节约450元电费。

小区内绿化面积达到30%,所有绿化地带全部采用智能灌溉,地面硬化部位全部采用100%透水砖铺设,雨水降落地面可以迅速下渗到地下。小区内还设置多个下沉式花园,遇到暴雨天气,雨水可以先流到花园当中,在缓解市政管道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

除此之外,小区还应用了室外环境监测、智能停车管理、刷脸进出、WiFi全覆盖、新能源充电桩、智能垃圾回收装置等先进系统设备和新技术,让整个小区更加绿色、环保、节能。

2019-04-25 地上结构装配率达到90%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42.html 1 3 北京首个绿建三星公租房正式“开门迎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