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简称“标准院”)主编的《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2018和《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三本BIM领域内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在北京发布。
随着BIM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与青睐,不少项目开始采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最大的特点是协同作业,即在理想状态下,包括设计方、施工方、运维方在内的工程各参与方,基于同一BIM成果进行高效和广泛的流程管理。协同作业的前提是拥有统一的标准,让各相关单位在一个共识框架内,推动BIM数据信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里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流转和传递。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鸿表示,2012年,标准院接受住建部委托,作为主编单位主持编制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编制期间,标准院联合国内40多家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参编单位,通过广泛调研、充分学习,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工程实践,编制完成了这三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作为两部标准的主要编制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魏来介绍,《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对BIM信息的交付准备、交付过程、交付成果做出了规定,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工程设计的四级模型单元,并规定了各级模型单元的模型精细度;提出了建筑工程各参与方协同和应用的具体要求,规定了信息模型、信息交换模板、工程制图、执行计划、工程量、碰撞检查等交付物的模式。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2018延续了模型单元的概念,规定了BIM的架构表达、命名规则、模型颜色;在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方面,规定了模型单元表述建筑设计信息时应遵循的规则,并对装配式建筑的信息模型表达进行了特殊规定。此外,还列出了七种交付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
魏来指出,《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是BIM标准的三大基石之一。从技术上看,《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2018是《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的延续和深化。这两部标准重点在实操层面对BIM技术做出了规定,方便了参与单位的协同作业。“此前,什么样的BIM交付物算合格,在国家层面上并没有统一的约定和规范。《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明确规定了各参与方的技术动作。”
2017年10月,《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8年,《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2018也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李铮表示,此三本标准中有关BIM数据分类、交付和表达的内容是行业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他希望这三本标准,连同其他BIM标准,能够推动BIM标准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他提出,充分认识标准宣贯是为标准实施营造有利环境,是有关人员知标准、识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重要途径。他希望以这次宣贯培训活动为起点,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他强调,要注意收集过程当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好方法技术的迭代准备,促进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同时也要做好服务于BIM的自主知识产权底层平台软件的研发、BIM工程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这样一些技术的支撑工作。还要重视国际交流,加强向国外、境外同行宣传中国BIM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