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筑科技

去人工化、智能预测、生态节能,保障安全高效运维

云南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通过验收

系住建部科技示范(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

日前,云南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国家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委托专家验收委员会对入选“住建部2017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信息化示范工程)”的云南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进行验收,专家验收委员会给予了“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项目主要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GIS+BIM技术,通过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前控制和专家系统的危机处理决策,实现综合管廊的可视化管理、自动化维检、智能化应急、标准化数据、全局化分析、精准化管控,提高了综合管廊智能化管控水平与运行效率,降低运维综合成本。

据悉,该工程在建设研发过程中,其创新技术先后获国家29项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5项发明专利与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综合管廊智慧管控平台等5项关键技术软件通过住建部组织的软件测评,并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颁发的测评证书。工程还配套建设完成国内第一个大型多媒体智慧管廊展厅,为参观者提供具有科技感的全新体验。

由于综合管廊普遍具备规模大、拓扑复杂的特点,使得建成后的综合管廊的运管工作量极其巨大,存在诸多仅通过传统的运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更加智慧化的手段对综合管廊进行安全高效的运维管理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逐渐摆在了广大综合管廊建设者及管理者的眼前。“智慧管廊”的概念应运而生。总体而言,技术体系下的智慧管廊研究,始终围绕着下列三个关键词来开展:去人工化、智能预测以及生态节能。

在去人工化方面,综合智慧管廊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摆脱运管工作对于人工的依赖,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工参与的程度,让综合管廊的运管工作由其本身自主完成。在常规的设备监控、环境监测、安防、火灾自动报警等等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综合管廊的智慧运管还需要借助如BIM+3S、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设备设施信息化维护平台等技术,来实现综合管廊运管由人工为主向机器为主的转变,在综合管廊的实际运维操作中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参与,把人解放出来做更高级的工作,让机器管理管廊,让人来管理机器。

在智能预测方面,通过管廊本体结构在线健康监测、管线在线健康监测等系统,实时地去发现管廊本体结构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相对错位,入廊管线可能产生的破损、渗漏、爆管等隐患,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在影响管廊本体结构或管线安全的事故发生之前进行报警提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其发生。

在生态节能方面,通过有效的节能优化算法及能耗管理系统,优化管廊内各设备设施节能运行的控制策略,提高综合管廊日常运行的经济性,也是智慧运管的一个重要体现。

目前,滇中新区已结合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实现管廊与道路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最大限度避免道路重复开挖、重复建设。按照专项规划,滇中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总里程为200余公里,现已建成或在建地下综合管廊30余公里。

2019-04-25 系住建部科技示范(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 去人工化、智能预测、生态节能,保障安全高效运维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2646.html 1 3 云南滇中新区智慧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通过验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