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4月22日,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举办。该论坛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路径探索”为主题,由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
本届公园城市论坛,是成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使命、系统谋划、科学部署,交上的一份年度“答卷”,也是成都在打造公园城市的同时,为世界提供城市建设范本的一次积极探索。
论坛邀请到31名来自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州议会议长恩斯特·沃勒尔、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园林署高级署长蔡福祥、美国檀香山市市政厅公园休闲部主任米歇尔·尼科达、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马丁等7名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代表,也吸引了来自生态园林、环境治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文化创意等领域企业家代表,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城市代表,四川省内公园城市建设拟试点城市和区域同城化城市代表等共计300多位嘉宾参会。
开幕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代表成都市委市政府致辞。范锐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次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演进规律、城市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是基于对成都独特生态本底、丰厚文化底蕴、国家战略作用的深切期许和历史嘱托,为全球城市面向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范锐平认为,公园城市通过“五引领五统筹”促进城市发展。
首先,引领城市发展方式变革,通过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第二,引领领导工作方式变革,通过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全面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第三,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建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第四,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条件与环境;最后,引领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他还表示,成都一直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构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生活环境和核心竞争优势,为生态文明时代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提供成都案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代表维也纳州(市)议会议长恩斯特·沃勒尔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联合国人居署代表萨尔瓦多·方德罗等四名重量级嘉宾分别站在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联合国的角度,发表主题演讲。
吴志强强调,公园城市要成为完整的生命体,形成一套体制机制,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成为对“更美好城市”的一个完美演绎。
贺克斌从系统性规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入手,讲述了他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生态环境建设思考。
郭仁忠从新ICT时代的城市认知入手,认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情绪的修复和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社会交流和创造力的提升。
方德罗主要以探索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为题,讲述了他对公园城市的理解。
成都市规划与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曾九利从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理论内涵、规划策略与场景营造四部分详细介绍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并表示成都将一直把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重点,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
随后,大会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包括成都天府新区承载的正大集团医疗健康产业中国总部及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成都传媒集团和万达体育集团合作的万达体育成都国际马拉松赛运营项目等在内的十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总金额达844.3亿元。
当天下午,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4个平行分论坛同时进行,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园城市理念与路径。
论坛最后的环节是由成都市副市长刘玉泉宣读《成都共识》,发布《公园城市——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