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住建部发布多项文件,要求建筑劳务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明确了建筑劳务企业向总承包或专业作业企业方向发展的“路线图”。大中型建筑劳务企业转型总承包企业具备一定条件,而相当多的小微劳务企业则要走专业作业企业发展之路。特别是后者,面对转型要求,一定要搞清楚建筑专业作业企业的发展对劳务公司和建筑工人产生的广泛影响,了解其中的背景、意义和趋势,十分必要。
专业作业企业发展的背景
住建部明确不再审批劳务资质,是大力发展建筑专业作业企业的“催生剂”。
这是为什么呢?
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首先,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的高、精、尖建筑技能人才,相对的,低素质的、没有专业技能的用工情况已越来越少。而相当一部分建筑劳务企业虽雇有大批建筑工人,但因利益关系,不会主动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大多数施工企业也是直接与劳务企业合作,不会花时花钱培养企业自有工人。所以现行的劳务企业资质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功能,作用显然已经弱化;其次,一部分劳务企业、劳务工人和建筑施工单位之间没有完善的用工制度,导致劳务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再次,随着国家简政放权,优化建筑市场,取消一批没有必要的建筑资质,这是进一步放开建筑市场的大方向。所以,住建部及一些地方省市决定不再审批劳务资质,但提出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这为从建筑劳务企业转型建筑专业作业企业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专业作业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身体轻便,专项突出”是最表面的优势。由此延伸的就是这类企业系专业技能型企业,机制灵活,具有强烈的学习和增强专业技能本领的意愿与动力。尤其在如今项目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可以在高端专业作业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成为保证工程质量、转变建筑业施工生产方式、提高工艺水平、推动升级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做专做精专业作业,也能成为建筑业用工的主体。因为就业标准高,但弹性也高,是行业技能人才就业、再就业的主要场所,在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关系不断调整的情况下,明显有着技能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怎么转成专业作业企业
主要途径,一是依托现有劳务企业通过引进人才、设备等方法向专业企业转型;二是通过劳务班组成立专业作业公司或个体工商户。即,现有劳务班组或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班组长可以成立以作业为主的专业公司或注册个体工商户,先取得“身份证”。
那么,如何获取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呢?
根据相关规定,在取得工商登记后,应到当地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其基本情况、联系人等信息,并明确所从事的主要工种;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备案信息核发专业作业企业资质证书,专业作业企业在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从事专业作业分包。
相关的管理要求是什么
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劳务企业转型建筑作业专业企业有着大体要求,一些地方省市也在积极进行具体探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今年2月,陕西省住建厅根据国家和该省相关文件精神,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加强我省建筑专业作业企业管理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建筑专业作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建筑相关专业执业注册人员,或从事建筑专业而且经过培训认证(经省、市政府相关职能鉴定机构鉴定发证)的现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包括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的施工作业业务;明确省内省外建筑专业作业企业应建立信息报送制度,企业基本资料经审核后录入陕西省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企业库,即可进入该省建筑市场承接业务;做好专业作业企业工人培训工作。专业作业企业应按照“谁用工、谁培训”的原则,采取师傅带徒弟、技工院校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所属工人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和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也可直接聘用经省、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合格的建筑工人;规范建筑专业作业企业合同管理和工资支付;建立专业作业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做好建筑专业作业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等。
陕西省的探索为建筑专业作业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示范。总体来看,没有特别高的“门槛”,注册企业和进入市场的条件是十分宽松的,非常有利于激发现有小微劳务企业转型的活力。
要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
当然,建筑专业作业企业也可能会有一般小微企业的通病,如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核心竞争力不足,人才、设施、资金匮乏,缺少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等。除需要加强规范经营,争取金融支持、采取吸引和留住人才措施、完善管理制度等等,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小而特”“小而绿”,形成特色品牌。所谓“精”,就是坚持走精细化发展之路,提供精细化施工、管理和服务,以美誉度好、工艺稳定、品质和质量保证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所谓“专”,就是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所谓“强”,就是为总包企业、大项目提供优质配套施工、配套服务时,打造一批细分行业中的“单打冠军”;所谓“特”,就是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特殊设备进行施工生产,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特色能力;所谓“绿”,就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小补大、以专取胜、以精图强,才是建筑专业作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