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剧场,一直以来都是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公共空间。坐落于上海安福路288号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大厦),承载着众多话剧艺术工作者与观看者的珍贵记忆。上话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以自身的博大与包容吸纳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舞台作品吸引更多的观众。
话剧大厦于2017年迎来了建成运营以来首次大规模修缮,历经了400多天的精心施工后,即将于今年5月以全新的面貌回归。负责此项修缮工程的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以标准化、严格化的安全文明施工筑就艺术空间,使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焕然一新,为城市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新旧融合 重温老上海的记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于1995年1月23日,由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两个著名的话剧表演团体合并而成,是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也是中国最优秀的话剧团体之一。自建成运营至今,许多中西方古典名著及近现代作品在此登台亮相,每年艺术中心自主创作及交流引进的各式演出达六百场,吸引国内外观众十几万人次。
在众多喜爱话剧人们的心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可谓是他们戏剧启蒙的地方,也是上海文化地标之一。对于很多老上海人而言,位于安福路上的这栋话剧大厦有着一种特别的归属感与亲切感,来这里看话剧演出已然成为一种习惯与生活方式。
2017年12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迎来了十八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新与旧的融合、传承与发展是此次修缮的核心主题。设计方案采用了新剧场与老剧场元素的结合,一些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部分被保留,如一楼剧场大堂的旋转门处的一块圆形地砖,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并与新的大厅设计合为一体,展现了新与旧的完美交融。当进入剧场的观众们重新踏上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砖,感受着熟悉的观剧氛围,旧日的一幕幕场景便会在脑海中浮现,重温曾经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美好回忆。
修缮升级 以全新的面貌回归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剧场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为了保证最佳的观演效果,提供演职人员专业化的舞台与设备,给予观众更舒适的观剧体验,修缮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不改变原有外部结构的基础上大幅改善整体内部环境,呈现全新的面貌。
老建筑与新空间的融合体现于艺术中心的改造升级之中。话剧大厦将延续原有的艺术装饰风格,一楼的“大剧场”艺术剧院、三楼的“小剧场”戏剧沙龙、六楼的D6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但座位数都有所增加,D6空间增加吊杆,让剧目舞美有了更多可能性。戏剧沙龙根据需要可转变为三面台、四面台,且观众席可自由拆放,提供了灵活多变的空间舞台。与此同时,对舞台机械与声场进行升级,营造既适合演员不带麦克风的话剧表演又适合音乐剧的表演环境,保证良好的观演效果。
“开放式剧场”的设计理念也是此次修缮的亮点。原有二楼和三楼沿街层面全部打通开放,使安福路绿树成荫的街道美景尽收眼底。“开放式”意味着增加互动性,上话艺术中心专设“戏剧空间站”“小小戏剧家之家”等空间,提供更多休闲、思考与体验的艺术场所,还增加了上话历史陈列室,展示珍藏的图文历史资料;展览、后台之旅等活动也将以浸入式空间样式与观众见面,从各个方面增强与观众的互动。
匠心独运 严格化施工铸精品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修缮改建工程备受瞩目,总承包此项目的上海建工四建项目团队在施工全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筑就崭新的艺术空间,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铸造精品工程。
安福路是上海徐汇区具有浓厚历史意味与艺术气息的一条街道,位于这条路上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周边坐落着大量历史保护建筑,因此,安全防护、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等方面是重中之重。上海建工四建项目团队严格执行上海市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对建筑物的外立面采用围护体进行全封闭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过程中,现场所有设施的制作安装都达到样板工地的标准。由于场地与运输通道有限,项目团队对施工现场的总平面按多个阶段动态布置,从而应对施工中的变化,适时调整,使施工作业有序而又高效地进行。在对外协调方面,项目协调小组定期邀请附近居民代表,通报施工情况并听取居民意见,施工现场还设有群众来访接待处,配备热线电话,随时答复居民疑问,促进与群众的及时沟通。
项目部在修缮施工中一直以安全文明绿色施工为重心,坚持严格化、标准化、人性化管理,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建筑,为改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演环境而做出不懈努力。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色彩,艺术空间与建筑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作为文艺地标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修缮升级,体现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融入了工匠艺术与话剧艺术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精品艺术建筑的华丽回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