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倾听企业呼声,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共同探讨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落地的途径,近日,杭州市建协组织召开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落实情况调研座谈会。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综合科科长谢锦和、浙江东鹰律师事务所主任赵全强、新中大智慧建造事业部总经理唐赵斌等应邀出席。杭州市各建筑企业分管领导,劳务管理、信息中心负责人,劳务公司管理层等约50人参加。座谈会由杭州市建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廖原主持。
会上,唐赵斌就劳务实名制政策背景与分析、企业面临的五大风险、实践落地及案例进行了分享。与会人员介绍了企业应对劳务实名制的现实做法,对应现有的劳务实名制政策文件要求,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了探讨。大家普遍体会到:一是农民工流动频繁,从主观意识和客观需求上,他们都没将自己当成产业工人接受管理。在缺乏农民工配合、政策不明的情况下,企业对农民工社保、个税的法律风险、经费来源非常担忧;二是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要求企业每个项目开设一个,因各省、市、区政策要求不同,还有的要求指定银行,一时间企业专户多、银行多,管理难度和风险、财务成本大大增加;三是建设方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未将资金及时汇入专户引发的一些问题;四是在各地已建立实名制平台的基础上,目前企业与全国实名制平台对接,需要采集298个信息源,以往企业投入的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与现在对接不匹配,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和财力投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结合诸多现状,大家建议实名制不要搞“一刀切”,应该缓慢推进。同时进一步落实《管理办法》中实名制管理所需费用列支,加快劳务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办法实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谢锦和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他指出企业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实名制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名制管理能够推进企业完善用工管理的体系,既是行业管理的要求,也是推进劳动用工合法化的一个手段,要符合我们行业、符合我们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他建议企业在认真对接全国平台的同时,要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平台,包括材料管理、合同管理、机器设备管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他强调,劳动用工管理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只是辅助手段。企业要加强现场管理,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才是真正要做好的事情。
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是大势所趋,建筑劳务用工正在日益向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杭州市企业正积极地贯彻执行。但企业普遍反映,因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且目前省市尚未出台相关细则,企业对办法实际落地的各项细节操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杭州市建协就此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成立调研小组,召开本次座谈会。会后,调研小组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一进行梳理,并形成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反映,使劳务实名制实施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