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筑集采与平安银行推出建筑业首款、纯线上操作“筑集采电子商票保证网上自由贷业务”产品以来,进一步与南通农商行、华瑞银行、欧冶金服、广联达、海尔保理等金融机构推出了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并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青岛银行、张家港农商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启动了供应链金融项目合作。截至2019年3月底,我们为南通三建等核心建企累计增加授信9.5亿元,协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放款8.9亿元,实现“零坏账”“零逾期”。
上述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前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供应链金融所需真实贸易材料之一是贸易合同,这意味着只有与核心企业直接签约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才能使用供应链金融服务。至于二级以上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与经销商(经销商的经销商),则由于未与核心企业直接签订采购或销售合同,所以无法直接使用此类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是授信资源的不均衡。通常,供应链的层级会比较多,各层级供应商金融信用的差距也比较大。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在供应链上的层级越深,融资难度越大、融资成本越高;而强势的核心企业则会有闲置授信。在当前供应链金融生态中,这些闲置的授信资源无法穿透供应链进行层层传递,且强势核心企业也缺少这样做的动力。
筑集采如何运用金融科技来解决这些痛点?我们的方案是基于区块链的授信穿透与分享。
具体而言,筑集采与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多层级供应商等一起搭建联盟链,所有交易行为和交易数据全部上链。依托核心企业的领军地位、优质信用与真实贸易背景,创建出一种标准化、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的应付账款权证,其操作要点如下:
一、核心企业在签订、履行采购合同的过程中,可用应付账款权证进行支付,完成应付账款权证的开设。
二、供应商收到应付账款权证后,可以选择支付给他的上游供应商,每一层都能继续向上游支付。任何一层有资金需求,都可向筑集采平台申请融资,筑集采把相应资料打包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审核通过后放款,到期统一由核心企业兑付。
三、应付账款权证采用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全程可溯、不可篡改,拆分、流通过程中能有效避免伪造。
四、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运用智能合约,只要供应商提出融资需求、满足融资条件后,就由链上的金融机构自动打款给供应商,到期由核心企业自动兑付。
实践中,筑集采已与江苏银行完成了区块链技术平台对接,与欧冶金服共同推出了建筑行业基于区块链的“通宝”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这些连接,可帮助筑集采扩大“朋友圈”,更快地切入到基于区块链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借助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授信穿透与分享,能满足供应链上更深层次供应商的融资需求,使得核心企业能借助金融手段强化对自身供应链各层级的深度掌控,并借助标准化应付账款权证的自由拆分、自由流转等特性,来提升授信流转的灵活性,实现授信资源的穿透传递,推动链上参与各方的共享共赢。
供应链战略系列报道(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