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城”济南有一座这样的桥,它横跨黄河,畅通区域间人员、信息和技术交流;它科技尖端,集“高新尖”于一体,被称作“桥梁工法博物馆”;它使命重大,决定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完美收官,它的建成将使济南至石家庄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80分钟。
2013年9月,中铁四局抽调精兵强将从全国各地赶赴济南,并在黄河岸边安营扎寨,他们肩负着旗扬黄河,书写下四局又一段辉煌的使命,而建好一座“桥”就是他们将来一段时间内的行动“命令”,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拼搏的大幕就此拉开!
新建石家庄至济南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中铁四局承建的新建石家庄至济南铁路客运专线齐济黄河桥标段站前工程,线路全长14.032公里,经济南市天桥区、济阳县、历城区,全部为桥梁,其中北引桥长7034.3米,公铁两用桥长1792.42米,南引桥长5205.28米,工程总造价30亿元。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工程的主要特点,其中主桥黄河公铁两用桥是石济客专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作为全局首个公铁两用桥项目及黄河流域单体工程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工程的施工进展受到全局上下的高度关注。时不我待,从中铁四局集团各路精英向济南集结的那天开始,工地调查、驻地规划、施工计划等工作也同步展开。
披荆斩棘 不拿征拆不罢休
中铁四局施工标段横跨济南市天桥区、济阳县、历城区,共有394处管线需要迁改,700余栋房屋需要拆迁,需要办理跨越河道、公路施工许可8处。面对征拆面积广、征拆环境复杂、征拆政策多样等不利因素,工程要想迅速形成大干,征拆推进的顺利与否是关键。然而受征地拆迁滞后影响,工程前期迟迟无法全面打开工作面,局石济客专项目经理部陷入了“粮草充足,无处使劲”的被动局面,“一定要把这只拦路虎给拿下”,这是当时项目参建职工统一的心声。通过认真摸查症结所在,项目围绕征拆难题,成立了“征地拆迁突击队”“三电迁改作业小分队”,并充分发挥项目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出作用。征拆部长蔡玉天在经理部组织的员工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肠癌,经理部领导劝他,“工作要紧,身体更要紧”。但他说:“地一天拿不下来,就一天不去看病。”直到医院最后下达手术通牒,经理部领导硬是把他“拽”到手术台上。同时,经理部加强与建设单位、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讲清当前项目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征拆滞后对全线节点工期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利用节假日,通过相关宣传手段和以项目老党员名义给市长写信、项目负责人向济南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做汇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调整征拆工作思路,项目党工委书记毛恩波每逢地方领导到项目视察,总拿着征拆图纸见缝插针地汇报当前征拆工作遇到的瓶颈。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视察时就项目的征拆问题特意做出“国家重点工程,事关济南发展,拖不得”的批示。正是凭借着一股“狠劲”与“巧劲”,项目在全线各标段率先完成征地工作,并取得石济客专全线“四个第一”,第一个搅拌站、第一个工地试验室、第一根桩、第一个墩的优异成绩。
不畏艰险 攻坚克难捷报传
2014年12月25日,石济客专黄河公铁两用桥619号墩双壁钢围堰成功实施水下封底,在夜晚零下10℃的低温状态下,时任项目二分部总工岑峰带领项目技术团队连续奋战两昼夜,在相当于三个篮球场大小的钢围堰内,不断监测各点位砼面的上升位置,并指挥导管的布置,使7000余方的砼封底质量得到保证。在寒冷的夜晚测量绳出水即被冻成冰棍,但测量监测工作始终没有间断,平均每人需重复测绳手拉动作达5000余次,监测结束后,每个技术人员的胳膊都酸痛得不能抬起。原石济客专项目经理,现中铁四局二公司副总经理郭晓对主桥施工所取得成就如数家珍。项目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常常告诫这群年轻的小伙“干工程技术的,要做到‘白天一把锁,夜里一盏灯’。”工程部的长明灯也照亮了施工现场,哪里有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2017年底,石济客专黄河公铁两用桥主体顺利完工。项目三分部2013年进场以来先后经历征拆困难、线路变更调整等一系列难题,建设一度处于停工状态,直到2016年4月1日复工。“再难我们也要顶住,别多想,一步一步来!”项目经理谭小军坚定地说。三分部所负责管段作为济南东客站的咽喉区,是石济客专和济青高铁的双控制性工程,工程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边设计边施工,由于时间紧,设计图纸跟不上施工的进度,重点部位的方案确定需要时间斟酌。项目变更后高风险源及特殊梁型增多,需编制各类专项方案50余份。谭小军带领工程技术骨干们对所有方案昼夜轮班编制,终于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方案编制,为后续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施工中他们积极调整各项施工组织安排,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关键节点工期有序推进。在2017年,该制梁场完成年度产值高达51045万元,占公司下达计划任务35127万元的145.32%,提前突破了年度5亿元产值目标,在大干高峰期间仅维持在46人的前提下,创造了年人均生产率1115万元的奇迹,成为四局第一家人均生产率完成如此之高的项目。2017年12月20日济南新东站西疏解区三座跨济广高速128米连续梁顺利完成合龙,吸引了来自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人民网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全方位的关注报道。该连续梁合龙标志着我国首条以地方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济青高铁线下工程全线贯通。四局人就是这样用攻坚克难的精神拿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居安思危 紧抓安全不放松
工期紧张、高风险工点多、安全压力大是工程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项目职工的“朋友圈”里,安质人员每日的行走步数常占据着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他们每日行走在工地的各个角落,把现场当家,“鸡蛋里挑骨头”,守卫着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安全出事故,不仅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我们要绷紧安全这根弦,时刻不能松懈。”项目安质总监、局安全卫士贾洪跃说道。围绕安全质量管理,项目成立了专门的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编制《安全质量管理组织设计》及《防范惯性事故强化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手册,强化安全质量培训工作,严格要求所有进场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先后引入“八大”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现场安全质量、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实时监控。尤其是2017年底铁路总公司“十严禁”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将安全质量工作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项目安质部带队,对全线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自查自纠,将所发现问题进行整改销号。通过把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嵌入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中,为建设安全工程提供了重要保障。自开工以来,凭借出色的安全管控,项目先后十余次获得局、公司、业主及济南市政府颁发的“安全标准化工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星级平安单位”等殊荣。
精益求精 品质工程树品牌
“作为一个老项目,你们做成这样已经很好了”。这是2016年一次重要的检查中,检查组的一位领导针对现场的文明施工及标准化建设情况所给出的中肯评价。它仿佛一记闷棍,敲醒了自我感觉良好的中铁四局参建员工。自那天起“把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做好、做实”成了项目上下共同的目标。标准化没有领悟到位那就向优秀的单位学习,项目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管理人员赴兄弟单位观摩学习,将好的标准化建设思路带回来。努力和产出是对等的,曾经的“学生”变成如今的“老师”,两座现代化大型钢筋集中加工中心的建成,使钢筋加工由原先的粗放式向工厂化转变。便携式视频语音监控系统现场管理人员人手一台,使后方能够更高效直接地掌握现场动态……而项目部也由“进口”转“出口”,标准化建设成果吸引了多家兄弟单位前来观摩学习,两年间项目共接纳相关观摩活动60余次,累计接待人员2200余人次。2017年10月28日~29日,中铁四局二公司在石济客专召开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公司领导班子、副总级项目经理、部门负责人及公司所属各项目项目经理均赴石济客专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标准化观摩。中铁四局的职工以实际行动证明四局就是标杆。
勇于创新 科技攻关展活力
“我就喜欢来你们四局的工地,每次来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一位常来该项目参观的地方领导曾这样说过。项目部深知科技创新对提高项目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帮助,立足“高新尖”实际,提出“公铁两用创品牌,科技攻关争先锋”的口号,先后在全线进行了50余项“小革小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产品“污水处理站”是项目科技创新的第一张名片,通过污水和混凝土废渣的循环使用,使废弃物再次发挥价值,局为此下发文件推广全面使用,在铁总环水保工作会议上也被要求推广使用。施工现场先后安装了五大信息化监控系统,全线每隔60米就有一个摄像头,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措施及生产动态,告别了从前人盯现场的低效模式。项目QC小组自主研发的“简支箱梁侧模整体滑移技术”,使原先464天方可完成的167孔现浇梁的施工任务,缩短为324天,提前56天达到业主的节点工期要求,为项目节约施工成本约48.16万元,并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织的2018年度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上,荣获2018年度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5年来,项目全体参建职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革新典范,大大推动了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年底石济客专正式开通至济南新东站,回顾5年的建设历程,中铁四局的建设者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石济客专工程的建设任务,并在各项创优争先评比,如信用评价、劳动竞赛中常年蝉联第一。项目部由单项石济客专工程建设,聚变到由济齐黄河大桥、济南东客站西疏解区工程、邯济胶济联络线工程、黄台联络线工程、黄河公铁两用桥两端公路接线部分工程组成,面对多家建设单位,累积承揽36.8亿元施工任务的集群化区域项目部。
而传奇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