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公布。《规划》提出,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总面积达到4929.29平方公里,分为核心区与辐射区;其空间布局被确定为“一线五片多点”;长城沿线664处/片保护性资源分布了2873处资源点。
《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长城文化带”专项规划,是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资源构成、价值与现状、规划定位、原则与目标、规模与空间布局、保护长城遗产、修复长城生态、传承长城文化、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措施与协同机制等九个部分。
长城文化带总面积约为117个东城区
北京的长城全长629公里,宛如一条巨龙,从城市西北部一路蜿蜒,穿过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平谷区,从城市东北拐出境域。相关文化资源如同散落的珍珠,密布在长城遗产周围。如果按年代划分,北京市内长城基本是北齐长城和明长城遗存。
随着《规划》发布,长城不再只论长度,更是有了空间的范畴——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总面积达到4929.29平方公里,大约等于117个东城区的面积。如此广袤的区域被细分为核心区与辐射区。其中,核心区为长城的保护范围和一类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228.02平方公里;辐射区为除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面积为2701.27平方公里。
《规划》还通过对现存问题的深入分析,将长城文化带的发展定位确定为首都文化传承与生态安全屏障,并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规划措施归纳为保护长城遗产、修复长城生态、传承长城文化、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为未来这一区域的工作推进与项目落地提供了明确思路。
明星段长城“冠名”5个核心组团片区
有了空间概念的长城,到底是什么形状的?《规划》描述: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线五片多点”,是对北京北部山区空间布局的优化。
“一线”,即长城线,是北京长城墙体连续形成的遗存线,是保护工作实施的主要对象。
“五片”,即5个核心组团片区,作为疏解长城开放景区游客压力的集中展示区。
“多点”,即长城沿线卫城、所城等指挥中枢及关口、城堡、堡寨延续至今的村镇,是长城相关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
其中,5个核心组团片区从西往东分别是沿河城组团、居庸路组团、黄花路组团、古北口路组团和马兰路组团。每一片几乎都是被明星段长城“冠名”的。比如:古北口路组团有古北口主景区、金山岭景区和司马台景区;黄花路组团则是慕田峪主景区,搭配九眼楼景区和箭扣景区、响水湖景区等;居庸路组团,八达岭和居庸关主景区是绝对主角,还有石峡景区、上关景区等;马兰路组团,主要有红石门主景区、将军关景区、大溶洞景区和黄松峪景区等。
通过“一线五片多点”的整体空间结构划分,是为了改变发展模式单一、资源整合不力,经济效益至上、建设投资盲目的现状,有助于构建首都北部长城文化带的整体新格局。
长城文化带分布2873处资源点
一条长城,饱含的是中华情,蕴含的是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规划》按照资源与长城价值的关联程度,对664处/片保护性资源的2873处资源点进行价值主题分类,共分为长城遗产、相关文化和生态资源三类。其中相关文化又分为军防村镇文化、寺观庙宇文化、抗战红色文化、交通驿道文化、陵寝墓葬文化和历史文化景观。
根据《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价值阐释体系图》,各类主题交错分布,并非简单割裂。举几个例子:真保镇马水口路长城包含砖瓦窑等长城相关遗产、燕家台村民居等聚落遗产、通仙观碑刻等宗教遗产;昌镇横岭路明长城和马刨泉北齐长城包含长峪村等聚落遗产、西山惨案纪念碑等红色文化遗产和白羊沟风景名胜区等自然遗产。
此举是在以往对长城资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长城文化,其价值载体是什么,整体的价值是什么等关键问题。
《规划》对现存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进行梳理,对资源价值及现状进行评价,总结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规划》确定了该市长城文化带的战略定位、发展原则和各阶段目标,明确了核心区和辐射区的保护发展要求。这份《规划》遵循文物遗产保护与生态涵养并重原则,为北京市长城保护、传承提供重要遵循。
数读长城
我国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
在2000多年的营造史中,先后历经了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000余处(座/段)。其中,长城墙、壕遗存总长度2.1万公里,城楼、敌台、马面、水关(门)、铺房、烽火台等单体建筑近30000座,关、堡等2200余座。
全国仅12.3%长城墙体保存较好
长城始终面临自然和人为作用,不断残损、消失,并形成今天以遗址为主的面貌。
长城资源调查认定和评估中, “保存现状较好”的长城人工墙体约占总数的12.3%,“保存现状一般”的约占18.1%,“保存现状较差”的约占18.4%,“保存现状差”的约占27.1%,“已消失”的约占24.1%(“保存现状差”和“已消失”共约占30.4%)。其中,明长城人工墙体中保存现状比例分别为8.2%、17.6%、23.9%、18.9%和31.3%。
北京市19年来投入4.7亿元修长城
自2000年至今,北京市财政投入约4.7亿元,开展长城保护工程96项。
未来三年,根据遗产保护的修缮理念和原则,该市还将开展箭扣东段和南段的修缮工程,2772米长城和17座敌台将得到有效“保养”加固。“救命式”的抢险将在未来五年不断及时启动。
同时,今年北京市范围内将开展长城抢险加固工程10项,并依据长城存在险情情况制定未来五年长城抢险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