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材与装饰

构建生态人居,木结构建筑装饰能带来什么? □李兴龙

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随着建筑科技进步和城市建设发展,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逐步被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元素的建筑材料取代,过去在乡村常见的、富有历史沉淀的优秀木结构建筑似乎也已少见。木建筑装饰在我国历史上曾独领风骚,在世界建筑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认为,一个社会科技越发达、越是向现代化迈进,越要用高质量的科技手段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建筑,这对当前我国构建多元建筑文化、打造生态人居环境品质、拉动关联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健康和谐的当下,我国的建筑用材,特别是木材的应用,我们是否可从木结构建筑文化历史层面上来再审视当今生态人居环境的构建,从而去适量地开发应用?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饰在海外广泛得到应用

研究表明,木材可以自然平衡室内湿度、改善室内空气,甚至还具有抗菌的特性。除此之外,木材对于人体心理效应也具有平衡调整的作用,它可以降低人的情绪压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这些都能给人们的情绪带来积极的影响,提升幸福感。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共建筑、民居住宅、山林乡村民宿以及海边度假村,一直以来都重视木结构建筑装饰与生态人居环境的和谐关系,比如,芬兰、挪威、瑞士等国家,无论是在一个小镇还是乡村湖边,独栋整木住宅到处可见。笔者在参加“芬兰木秀于林”学术和产业交流中获悉,芬兰的云杉木和赤松生长缓慢,木质结实、纹理美观,是制造坚固稳定、质量上乘的框架结构的极佳之选。芬兰木结构建筑装饰产业充满创造活力,由芬兰贸易投资旅游促进总署及芬兰锯木厂协会开展的木建筑业推广交流活动在中国各大城市长期举办,吸引了设计师的深度思考。

木材具有冬暖夏凉和抗震、防震、吸湿、消毒的效用。比如在北美地区的国家一直以来采用针叶木材来构建一些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采用阔叶木材做建筑的内墙顶面的装饰装修,特别是地处山村园区的民宅,几乎都以优良的松木作为建筑主材。优良的松木具有恒温性能强、透气性能好的特点,夏天,它具有抗热功能,而到了冬天,又具有吸热保温的功能。所以,出现了整木结构的田园别墅建筑不用安装空调的现状,真正实现了低碳生活。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芬兰、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他们都形成、实施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产业,适量有比例地采用木材建造的别墅、学校、图书馆、医院、歌剧院、教堂等公共建筑都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这类木建筑符合防震抗震的建设标准,丰富了城市文化风貌,加深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友好,同时,富有文化创意的木结构建筑装饰也为经济社会增加了GDP。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日本木结构建筑装饰就更突出了和式文化气韵,那里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木材,“木架草顶”是当地建筑的传统形式,因此,这种建筑形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通过文化创意,为现代都市繁荣、乡村振兴提供了优良服务。这种木结构的房屋采用开敞式布局,地板是架空的,出檐深高。整体木结构厚实牢固,居室装饰精致优雅,柱梁壁板等都保留纯木的生态原形而不施油漆。这类被称为生态人居环境的住宅,已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旅游建筑的一个标志。

建筑大师隈研吾对“传统+现代”的建筑设计极富哲学思考,特别是在木结构建筑的探究和运用上,得到了世界建筑界的一致公认。他设计的“富山”是一幢整木结构的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结构是一脉相承的。“富山”大面积运用、补充了建筑中的梁和柱的功能,建筑形态貌似森林,诠释了生态人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整木建筑装饰与生态人居环境之间保持了极大的一致性和融合性。又如,“高知县梼原木桥博物馆”,是隈研吾的经典设计案例,是他把古老的整木榫卯结构淋漓尽致地运用到现代建筑的杰作。这个原木桥博物馆,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更是对传统悬臂建筑结构的挑战。对木结构精心的运用,并不让人感到繁复或者眼花缭乱,整个空间在无形中变化、流动,永远不会感觉到人与自然的分开。

木结构建筑装饰与构建生态人居环境的文化理念

纵观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现状,“钢筋混凝土”依然是各种类型建筑的营造主材,即使在乡村,也很少看到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表情”的整木结构建筑,这与当前我们践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农业战略显得不够协调,木结构建筑产业发展缓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

由于人们长期居住在喧嚣的城市,被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建筑包围,与生态自然隔离久远,因此,都喜欢赴乡村度假,住民宿,人们对木屋打造的环境特别青睐,对木结构的住宅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审美心理。笔者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在全面加快推进城镇化和生态农业建设中,我们更不应该遗忘中国优秀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文化。因为,木结构建筑是构成一个城镇、一个乡村历史风貌必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生态人居环境的第一文化应该是纯木结构的住宅建筑。

崇尚木结构住宅建筑的自然质朴美,成为当今人们寻求新生活、回归自然的一种理念,人们总希望每到一处生态之旅,总能第一眼就能看到不同地区的整木建筑装饰,在体验中消除疲劳。比如我国浙江一带的莫干山、千岛湖、丽水、富春山、安吉、余姚等的乡村山怀水绕,生态资源属于世界一流的,是不可复制的绝佳境地,在当地山村完全可以应用整木结构建筑来营造出一种山水图居、烟雨江南、文化传承的客栈式木屋或别墅式民宿,同时开发出以民宿为题材的文化产业系列,比如“国学讲堂”“中医讲堂”等,可以在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把引进国际装配式整木建筑装饰技术资源和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国竹木建材,建设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农村民宿、养老院、儿童乐园、图书馆、社戏台等木结构建筑是完全可能的;又比如在我国寒冷的东北地区,可以应用装配式整木结构建筑来营造出一批具有中西合璧的林海民宿、雪乡木屋、森木别墅等,为世界各地前来旅游、体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提供美好的生态纯木住宿环境,既可拉动旅游消费产业,又可推动木结构建筑产业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整木建筑装饰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广阔。我们提倡营造、振兴整木结构建筑装饰,其实不仅仅局限在于建筑物的本身,而在于它的文化价值链的构建,更多的是通过尊木的情怀来弘扬我国木结构建筑文化的精髓,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哲理,从而衍生出与我们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与振兴乡村建设紧紧维系的文旅载体,比如与中国的茶文化、陶文化、木文化、竹文化、丝文化以及禅文化和当地的民乐、民歌和民间故事的缠绕,从而为乡村振兴赋能。在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生态农业建设的今天,助力推进我国优秀的木结构建筑装饰建设,平衡好建筑用材和建筑形态的关系,改变唯钢筋混凝土建筑遍天下的局面,已成为我们当今社会构筑生态人居环境、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课题。

木结构建筑与建筑装饰正受到人们的重新认知:从环境保护看,木材是最佳的可再生的生态材料,木材作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装饰来讲,它从树木生长到建设用材的过程,是一个初生、再生到大生的演绎过程,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益处。因此,营造木结构建筑,本质上是对自然生态家居的热爱,是推进城市文明进步的需要,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崇敬以及对当今体验自然质朴之美+时尚健康之美的文化自觉。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木结构建筑装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1月10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筑部批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为国家标准,决定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说明国家对有利于人的生态环境建设、平衡建筑用材的关系、适度推进木结构建筑装饰已有了一个总体规划和科学的指向。

对此,对建筑和建筑装饰产业来讲,需要加快木结构建筑装饰领域里的科技创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比如,科技装配式制造工艺在木结构建筑装饰的应用、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标准和应对措施、木结构建筑的抗台风抗地震的风险对策以及林产业资源与木结构建筑的融合开发与协调等,这些都需要尽快制订出一套与国家标准相配套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饰安装实施计划,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的木结构建筑装饰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推进建设好木结构建筑与建筑装饰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林产业针对城镇建设中过度利用木材资源现状,近年来出台了相关限制砍伐森林政策,木结构建筑产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另外,木结构建筑不防火观念长期成为人们的一种负面意识。同时,中国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饰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从“生态健康”“文化传承”的宏观战略上看,木结构建筑产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推进中国木结构建筑装饰装饰产业发展,自然需要林产业、建筑产业、建材产业以及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创新,以新的视野瞭望木结构建筑在科技创新、文化传统和生态人居环境中的价值,使木结构建筑装饰成为我国城镇、乡村建设“旧貌换新颜”的载体和新的市场利基。

在社会经济和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返璞归真、有益人的生态和心态健康的消费需求日益凸显,许多家庭装饰中,特意营造出一个纯天然的木屋空间氛围,这是现代都市人对生态自然的一种向往,一种崇敬和一种文化的取向。在一个六面体的房屋里,全屋松木板散发出原生态的醇香,人仿佛置身于森林一样,与大自然亲和。这就说明,现代都市居民在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当下,美化空间开始追求生态环境装饰,这种业态和新潮已经来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文化符号。尽管目前还存在着难度和瓶颈,但从长远利益看,木结构建筑装饰对提升生态人居环境品质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前景看好。

2019-06-03 李兴龙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291.html 1 3 构建生态人居,木结构建筑装饰能带来什么? □李兴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