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材与装饰

打造“共享·再生”的木业生态圈

——访上海福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斌

□记者 张高青 李兴龙

千年的树根、亿年的木树化石、各式各样的名贵红木雕饰……近日,当记者走进上海尊木汇国际艺术广场(以下简称尊木汇),仿佛穿越了亿年时空,被木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震撼。“这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也是唯一的综合性木文化主题园,已被原文化部列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上海福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人集团)总经理谢小斌介绍,“我们之所以要打造这样一个以木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广场,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传承并发扬木文化,打造‘共享·再生’的木业生态圈。”

把“生生不息”的木文化发扬光大

福人集团怎么会想到要创办尊木汇?谢小斌认为,木是生生不息的,从古至今,木融入于人们的生活、艺术、宗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木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五行”中唯一有生命的。“我国木文化历史悠久,由‘木’作为偏旁的汉字就有1020个,一些王朝以权杖作为权力交接,是为‘权’;人倚靠在树旁休息是为‘休’……‘木’早已融入社会,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关系来看,木主东方,而中国就位于世界的东方。上海又处中国的东方,所以,在上海创建木文化产业园是再合适不过的。”谢小斌表示。

尊木汇于2014年12月建成开业。建成后的尊木汇共占地12万平方米,按照“初生的树,再生的木,大生的精神”三个层面规划,有木文化博物馆、尊木公园、艺术手工街、艺术会所集群等,集名树、名木、家具、木雕、木建筑为一体,全面满足顾客生活体验、商品交易、文化旅游的需求,深层次服务企业品牌推广、商务合作等业务,为中国艺术品行业玩家、商家、藏家打造互动平台。其中,木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木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场馆面积达13000平方米。

谢小斌告诉记者:“在中国首开木文化博物馆,将木头‘集天地之精华’的这份精神内涵全面挖掘出来,向世人展示其博大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创办尊木汇的初衷。”

尊木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尊木汇是上海福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文化项目。”谢小斌介绍,福人集团的前身为上海福人林产品批发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业务涵盖木材交易、仓储物流、信息电商、金融服务、文化展示、进出口服务、木材及木制品展示等领域。

尊木汇开业后,反响很好。对外开放的第一年,前来参观与学习的观众就达到15万人次。尊木汇每年还会主办上海木文化节,比如以“尚木生活,悦动无限”为主题的2015第二届上海木文化节,其中针对木艺爱好者及亲子家庭的“木作匠心”板块,受到广大市民热烈欢迎;尊木汇与来自台湾的鲁班学堂合作,邀请台湾手工木作大师与上海市民面对面交流,现场传授传统技艺……每年的上海木文化节成为当年上海旅游节的最大亮点之一。

开业五年来,尊木汇得到了政府、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尊木汇不仅被列为上海北中环“十二五”规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上海市工艺美术产业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同时,尊木汇目前是上海市消保委的红木家具教育体验基地、上海市科普基地、上海收藏协会活动基地。

木业人需要打造自己的生态圈

为何取名尊木汇?谢小斌解释:“‘尊木’,是对木文化心怀崇敬。‘汇’有两层意思,一是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汇’中的三点水是‘水生木’之意;二是希望能汇集世界各地的各种木文化,并汇集各方力量,资源共享,把木文化发扬光大。所以我们未来发展的理念就是:共享、再生。共享,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再生,延伸产业链,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木文化生生不息。”

谢小斌认为,当前木业大环境还是比较严峻的,面对互联网冲击、产能过剩、环保新政等多重压力,木材产业的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已是必然。互联网的核心是开放性,只有真正融合行业各方资源,为行业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共同发展的平台才能得到行业的认可和支持。以自营或简单撮合为商业模式的平台既不能满足盈利的目标又破坏了行业本身的产业链结构,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没有帮助,所以平台需要细分产业链服务环节,保证每个参与者获得合理的收益,这样的平台才能真正体现共享、再生,才是木业人自己的生态圈。

“历经‘初生、再生、大生’,树木蕴藉着大自然的福气与深厚价值;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尊木、爱木、善木。在汹涌澎湃的木业市场,汇聚全球木业精英,植根上海,立足华东,达于博远,构筑‘共享·再生’的木业生态圈——这就是我们的方向。”谢小斌表示。

2019-07-01 张高青 李兴龙 ——访上海福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小斌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666.html 1 3 打造“共享·再生”的木业生态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