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青岛地铁项目又被曝“隐情” 1.5公里问题工程将拆除重建

发现“偷工减料”,别靠“施工方自我举报”

近期,山东青岛地铁1号线一项目施工方自曝工程质量问题的消息引爆网络。施工方爆料自己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且工程涉及层层分包问题,引发关注。

▎事件回顾:

索要中介费成为“导火索”

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刘飞云在网上自曝工程存在质量问题。他称,这一工程的钢筋间距等都存在质量问题,有较大安全隐患。

资料显示,此次在网络上公开“举报自己”偷工减料的当事人刘飞云是青岛远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望公司”)的大股东。今年3月,在中间人的介绍下,刘飞云的远望公司和青岛顺源达劳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源达公司”)签订了一份《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根据合同内容,施工地点为青岛市城阳区春阳路,分包工作对象和范围包括:支模、排管浇筑等。刘飞云表示,该工程是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而其公司主要负责1号线开闭所外电源管廊项目的工程。

据介绍,该标段总承包方为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方通过青岛永利捷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利捷公司”)、顺源达公司等层层分包,最终由远望公司来实际施工。从3月起,因为和其签订分包合同的顺源达公司没有按时发放工资,引发了工人的不满。迫于压力,远望公司在5月19日向顺源达公司发出停工通知。

停工通知中,远望公司方面还提出让顺源达公司解决垫付的50万元等问题。刘飞云称,除了拖欠工资和解决自己垫付的相关费用,之所以要求停工,主要是因为上一级承包方顺源达公司为节约成本,要求他们不用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刘飞云表示,按照原本设计要求,管廊沟槽用土最大颗粒为不能超过50毫米的粗细沙,而实际使用的都是现场开挖的原状土。此外,图纸设计电缆管廊垫层和包封厚度是20厘米混凝土,实际只有5厘米,有些地段直接没有浇筑垫层,钢筋规格和间距严重不足。刘飞云透露,顺源达公司并没有理会该通知。但顺源达公司的上级发包方永利捷公司承诺让其继续施工至5月底并答应支付费用。

由于5月青岛地铁4号线出现安全事故,青岛地铁建设全面停工。于是,在6月16日,远望公司、顺源达公司和永利捷公司三方确认了远望公司的垫付资金,并由永利捷公司支付给刘飞云。当日,顺源达公司还与远望公司签订协议,解除劳务分包合同。同时规定远望公司在收到确认的金额后,不再主张任何费用,保证不上访、不投诉、不举报工程质量等问题。

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此前介绍工程的中间人向刘飞云索要中介费用,引发了其不满,致使他走上了举报之路。

▎问题处理:

拆除重建1.5公里电力排管工程

6月27日,青岛地铁方面称,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媒体报道涉及的问题展开全面调查,并对外配套主体工程进行全面检测,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6月28日,青岛地铁方面透露,根据目前调查情况,涉事项目总承包方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涉嫌违法分包行为,地铁集团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评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将监督总承包方全部拆除重建。

6月30日,青岛地铁集团发布对近期被举报事件的调查结果。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及专家现场查证,破除地段顶板钢筋、侧墙受力主筋规格及用量符合设计要求;侧墙部分水平钢筋间距偏大。局部地段存在钢筋布设不均等问题。总承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优质工程标准,将对刚施工的1.5公里电力排管工程拆除重建,承担事件经济损失,并被扣罚违约金100万元。青岛地铁集团已启动对地铁1号线外电源项目被举报事件的内部调查问责程序,责令青岛地铁一号线公司总经理停职检查,责令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撤换项目负责人。

▎殷鉴在前:

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

地铁工程跟“偷工减料”沾上边并非首次。2017年曝出的陕西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就曾引发舆论哗然。事件起因于自称涉事电缆企业内部员工者以“吹哨人”姿态的举报,之后西安市官方介入,证实了举报所涉的“偷工减料”情形。国务院对此启动严厉问责,当地10个单位122人被问责处理,企业被罚3000万元、负责人被判无期。

殷鉴在前,青岛地铁工程又被曝出现偷工减料等问题。然而,施工方“狼人自刀”式举报,未必是良心发现,而是利益纠纷之下的“自损八百但能杀敌一千”式的选择。依刘飞云的说法,偷工减料是因“分包链条第二环”的甲方企业要节约成本。合同解除后觉得被坑,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有质量问题需自己担责,于是决定举报。也就是说,涉事几方原本是个利益共同体,因为“内讧”才将问题抖露出来。那么,若没有这些企业冲突的“插曲”,若双方按照“不上访、不投诉”协议行事,偷工减料会否瞒天过海?

这显然给有关方面提了个醒:将工程承包出去了,绝不意味着能做“甩手掌柜”,毕竟有些责任没法“承包”出去,还需以全链条监管管住“偷工减料”等乱象。

拿此事来说,事实上,正进行的是很“前期”的管道土建施工,还没到验收阶段,故该工程还没盖上“验收通过”的章。但有些问题不必等到验收时才查究,通过覆盖全程的监管在更前端就发现,也能避免“后期补救”乃至推倒重来的损失。

在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后,国务院曾明确,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质量安全。地铁安全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也必须在“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上做足功夫,而不能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得靠“施工方自我举报”。

(综合《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

2019-07-04 胡婧琛 张翼翔 青岛地铁项目又被曝“隐情” 1.5公里问题工程将拆除重建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602.html 1 3 发现“偷工减料”,别靠“施工方自我举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