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忆往事

翻过青春的一页,转眼,我已步入中年。回忆过往,那是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岁月,最值得回首的日子,有付出、有收获,有艰辛、更有感动,最终汇聚成那甜蜜的幸福和感动。我感谢过往,更感谢曾经走过的岁月。

曾经在嘉定插队落户四年,招工考入航天部539厂又是四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嘉定调回上海同属航天部的新华无线电厂时,我已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该谈婚论嫁了。厂里的师傅们都热心地为我介绍对象。说实在的,每个姑娘都希望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但在现实中,这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向往。经人介绍,我相了不少亲,虽有家境不错、人长得好的,但一经交流,总觉得有些肤浅,不是上进心不够,就是文化程度不高,甚至粗话连篇的也有。

有一次,一位带班的老师傅跟我闲聊,他说他儿子有四位一起进单位的好朋友,其中三位与我比较般配,无论长相、家境都很好;还有一位同我不是很合适,一是个头不高,二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父亲早几年过世,母亲已退休,家里七个兄弟,他排行老五,而且还有几个兄弟没有成家。这时我问了一下,他本人素质如何?师傅说他是单位里的政工干部,在读广播电视大学。师傅让我考虑一下,四选一,因为四个人都是好朋友。或许是我对正在读电大比较看重,又或许是缘分,我竟选择了旁人看来最不般配的一个。他虽长相一般,却很有思想和想法,我们相处十分投缘。谈学习、说事业、聊爱好、侃将来。不久,我母亲知道了,她很不高兴,认为自己女儿各方面条件挺好的,怎么找一个条件这么差的?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又是建筑安装行业,到处流动,如果嫁给他就有得苦头吃了。我只回母亲一句话,“我是嫁给这个人,又不是嫁给他家里”。又见面时,我把母亲的意见告诉了他,他十分平静地笑着说,是的,作为父母想让自己女儿嫁个条件好一点的,将来生活好一点,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每个人作为特定的对象,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完全有条件和可能找一个条件等比我好得多的人,可再找一个与我同样的人却是不可能的。听了他这番话,我反而更加坚定跟着他的信念了。我父亲比较开明,看我执意谈下去,就要求我把男朋友找来,他要当面与他谈次话。而后来父亲对我说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小伙子人不错,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家里的条件是差了点,但只要你们吃得起苦,就一定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成家后,一种完全不同于单身的生活开始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确实是艰辛的。我们的婚房是一个套间中的一小间,用布帘拉一下就算是房门了;一年后有了儿子,三人挤在一张不大的床上,连翻身都怕压着孩子。好在没过多久,先生单位分了新公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所分配的房子地处浦东南码头,很是偏远。我和先生两个人的工作单位一个在长宁,一个在杨浦,上下班挤公交车来回得三四个小时。儿子还小,只能托付给婆婆照看,一个星期见一次面,大哥的儿子也是我婆婆照看。说来也怪,我婆婆大字不识,但一手带大的两个孙子,后来一个考进交大,一个考进复旦,当然这是后话,之所以提一下是因为我从内心深处十分感激我婆婆。到了儿子要上小学时,先生恰好从基层调到离家相对近一点的总公司工作,就在总公司附近为儿子找了一所小学念书。这是真正的早出晚归,每天一大早我先生就得把儿子弄醒,跟着他去上班,因为要换两辆公交车还要摆渡,至少得一个半小时。把儿子送进学校,自己才去上班。晚上放学后托同事把儿子先带到公司,等手头的工作结束后才带着儿子回家。那时候公交车十分拥挤,俗称“大棚车”,没几个座位,儿子在车上站着站着就睡着了。好在车很挤,人是不会倒下来的,看着确实很可怜。我上班的路途更远,工作又比较忙,到家一般比他们还要更晚一些。到家后,儿子做作业,我们两个一个准备饭菜、一个负责生炉子。我家在六楼,我们要先在下面把炉子生好,然后拎上来做饭、炒菜,等一切弄好,至少是晚上八点左右,我们的晚餐是真正的“晚”餐了。不过,这样的生活虽然苦点累点,但一家三口能天天在一起,内心是充实和快乐的。

人们常把家庭比作人生的港湾,于我而言,确实如此。与我先生结婚成家已30多年,我们始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家庭经营好、建成一个宁静的港湾。每当我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一想到我的家,我就会充满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

我先生心地善良,为人真诚,最大的特点是宽容。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席卷全国,抗洪抢险成了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我先生那时正在澳大利亚读MBA,得知这一消息,一个电话打给单位,要求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献给红十字会。当我带着儿子去单位领工资拿到的是一张粉红色的捐款证书时,我一下子懵了,虽然我理解他的善举,但也有些无奈,心想为什么不与我商量呢?这时候也是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每个月的支出都是有计划的,现在主要收入没了,我和孩子这个月该怎么过呢?后来还是靠父母的接济硬撑了过去。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又一次性捐了20万元,当然这时候他已经“下海”经商了。他常说“善去福来”,尽管他自身生活朴素,凡事低调,但对家人对朋友都是有求必应,有难就帮。正因如此,他的人缘是很好的。刚辞职“下海”时他身无分文,就是靠着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把房地产开发搞得有声有色,也同时为我们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4年,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我被查出乳腺癌,而且已经浸润。我先生通过朋友找了一流的医院、最好的医生,给我做了及时的手术和治疗。尽管当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还是不惜一切代价给我用最好的自费进口药,并抽出时间陪伴我,为我精心调养,从物质到精神,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此时正值儿子高考,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辛苦极了。由于治疗及时,调理得当,在家人和朋友们的关怀中,我终于战胜了病魔,至今已15年了。15年里,儿子从复旦毕业进了银行,现在已是支行行长了,娶了同在银行工作的媳妇,生育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儿媳孝顺,孙儿承欢膝下,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天伦之乐!

我的中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是依然的。

邢梦珏

2019-07-15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790.html 1 3 忆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