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捕捉自然 创作别样的风景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中国首展在上海开幕

□本报记者 吴真平

2018年“石上纯也:自由建筑”首展在法国巴黎大获成功,携着这股轻灵之风,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推出石上纯也中国首次个展,于7月18日至10月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展出。这是“石上纯也:自由建筑”亚洲巡展的第一站。在去年巴黎展的基础上,石上纯也对本次上海展进行全新的展览设计,通过大尺度的模型、建筑手绘、设计手稿、影像资料等方式,向大众呈现出他独特的建筑世界。

石上纯也是日本年轻一代颇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他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曾在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创立的SANAA建筑事务所工作数年。他的建筑风格继承伊东丰雄、妹岛和世一脉轻质、通透的建筑风格,又以多样的方式探讨景观与自然、空间的透明性和暧昧性、建筑地方性与全球化议题,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手法。2004年,石上纯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2009年,他凭借“神奈川工科大学工房”荣获第61届日本建筑学会奖,曾连续两次代表日本参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9年,他成为英国蛇形画廊夏季展亭的设计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表示,此次“石上纯也:自由建筑”上海展与巴黎展有些不同,巴黎展是在一个透明的房子中展出,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随时可以邀请外界进入对话;而上海展是置于一片白色、内向的空间中,步入其中,感受到是时间片刻静止。“像这样在不同地方发生,以另一种形式组合,创作出另一种语言,这就是做展览的魅力。”龚彦说:“展览不是搬运,而是在每一个特定的地点,找到对话的对象,创作出另一个不一样的氛围。”

此次“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共带来荷兰迷宫公园游客中心、文化中心、谷之教堂、艺术生态植物园·水庭、植物之家、平和之家、云之拱门、神奈川工科大学工房、校园多功能广场等20组作品,全部都是已实现的作品,其中蛇形画廊展亭是最新作品。

展览名为“自由建筑”,意在表达不囿于传统的建筑形式与表达方法,以自由的视角探索并更新建筑的定义。

石上纯也说,“自由地思考建筑并不意味着创造沉迷于建筑师自我表达的建筑形式。相反,它意味着要真诚和坦率地考虑及面对我们寻求和需要的建筑的作用。我们应该考虑自由思考意味着什么,以及建筑是否应该包含过去的习俗和传统。我们应该问自己,建筑是为谁而造?是为了所有人或一个特定的人?是为了人类还是所有生物?我们可能有必要在一个所有要素都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背景下思考建筑。”

自然界中的森林、云朵、风景都成为石上纯也建筑设计中的元素,通过将作品置于现有环境中,同时把梦中世界作为创作的重要元素,将作品的感知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石上纯也的每个项目中,建筑周围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在建筑创作中,捕捉自然,“为了想看过去未曾被创造出来的风景,因此在做建筑的过程中想创作出一个自己未曾看过的风景,这是我做建筑的手法。”

在此次“自由建筑”展中,石上纯也为每个空间都提供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比如为荷兰迷宫公园设计的一栋透明的建筑模型和比例为1∶10的一座高大的曲形教堂——谷之教堂的巨型复刻作品。

“荷兰迷宫公园游客中心”身处一处19世纪的古迹公园,石上纯也没有试图改变既有环境,他以玻璃为结构,消除了建筑中柱子的元素。玻璃不仅支撑顶部的钢梁,而且反射并延伸了建筑周围的池塘、森林与草地的景象。

“谷之教堂”位于中国山东一个狭长的山谷中,石上纯也模拟周边地势,创作出一座高达45米、宽仅为1.3米的建筑。又窄又高的空间比山谷更有山谷的特性,沉静而圣洁。

在东日本“儿童乐园”项目中,他从儿童的尺度与视角,重新观察与想象世界。他以熊的形态构成圆顶,以河马的形态建成洞穴,让自然界的动物、草木、岩石、群山、云朵与建筑平等地变为儿童眼中的风景。

“艺术生态植物园·水庭”位于日本栃木县,石上纯也将旁边因开发而将被砍伐的树木全部移植到庭园中,又将旁边的小河引入庭园的小池子中。这样在既有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原本在自然中不曾有过的新自然。

在“神奈川工科大学工房”作品中,石上纯也通过305根形状各异、分布不均的薄柱,创造出一个暧昧、融合的全新景色。人们在其中自由行走、迷失,仿佛走进一座“森林”。而在“森林”中,也可以观察到人群在疏密不均的空间中选择的不同活动轨迹,十分有趣。

“住宅与餐厅”作品中,他借助挖洞、浇捣混凝土、除去多余土块等手法,建构了犹如洞穴的环境。整个建造过程十分辛苦,不过却创造出如岩石般粗粝与坚硬的曲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日本著名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评价石上纯也的作品:“设计非常具有科学观,而且也带有某种工学的思考层面,并不是纯粹只有理性,也有非常诗意的感性的层面。比如蛇形画廊作品像是一只黑色的大鸟,又像是乌云,这种想象力是石上纯也很鲜明的特征。”

石上纯也认为,身处一个日新月异、多元发展的社会中,需要以自由的思考方式,探索自由建筑的多种可能。他说:“当全世界的人们都以自由的视角思考建筑,当这样的风景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空间,世界必将变得更加丰富。世界上价值观的种类和建筑的种类就会更加接近。建筑就会变得更加与人亲近。”

石上纯也现场讲解作品

住宅与餐厅

平和之家

云之拱门

2019蛇形画廊展亭模型

2019-07-22 吴真平 □本报记者 吴真平 捕捉自然 创作别样的风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3894.html 1 3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中国首展在上海开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