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继 刘保成 罗国彪
为了不断健全和完善桥梁施工管理体系,提高桥梁施工技术水平,建造优质桥梁工程,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银西铁路项目部参建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银(川)西(安)高铁客专工程中,针对项目部承建的桥梁工程项目多、质量和环保要求严格、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实际,重视项目标准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管控力度,创新桥梁施工管理方法,率先在参建银西高铁客专全线施工企业中推行“桥长制”,取得显著成效。
所谓“桥长制”,就是项目部承建桥梁工程中,每座桥梁施工现场设一名桥长,全面负责桥梁施工安全、质量等管理工作,以确保桥梁施工安全、质量和速度。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桥长安全、质量包保责任制的方式,增强所有参建员工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激发所有参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效率。
从2016年9月项目部承建银西高铁客专甘宁段2标全长21.094公里工程(其中含有6座桥梁工程:马莲河特大桥(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九龙河特大桥、九龙河大桥、黄家沟大桥、黄家沟支沟大桥、街上村中桥),实属银西高铁客专全线桥梁工程最多、施工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的标段。因此,项目部在桥梁施工中全力推行“桥长制”,为建设优质桥梁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管理制度 打破传统施工管理方法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项目部推行“桥长制”管理,建立了项目部、工区、施工队三级桥长管理制度,各级桥长签订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具有“安全、质量一票否决权”。同时制定《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桥梁施工质量管理规定》《桥梁施工技术管理规定》《桥梁施工环保管理规定》《桥梁施工信息化管理规定》等,实现了按各项管理规定由项目部、工区、施工队三级全覆盖,形成了“桥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桥梁施工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对生产工人“双负责”制,即生产工人不仅要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第一责任,同时对上一道工序、生产的产品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以达到工序间的无缝衔接,保证产品质量。推行“桥长制”管理,打破了桥梁施工的传统管理方法,消除了桥梁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职责不明确、管控不到位的现象。
坚持标准引领 全面构建桥长管理体系
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等有关管理规定,坚持标准引领,建立了全覆盖的项目部、工区、施工队三级桥长网络,全面构建桥长管理体系,为创建优质桥梁构筑起坚实的制度保障。
责任落实网络化。2016年制定出台《项目部、工区、施工队“桥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发布了项目部银西高铁桥梁施工管理第一张“桥长地图”,共设各级桥长6名,全面落实网络化管理。
过程管控精准化。组建工作小组,围绕桥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施工进度、施工环保“五大任务”,科学制定“一桥(涵)一策”,实行项目化、清单式管理。
管理标准规范化。编制“桥长制”管理标准:《项目部“桥长制”工作规范》《工区“桥长制”工作规范》《施工队“桥长制”工作规范》;制定《桥长工作职责》《桥长工作考评办法》。同时,加快推进智能数据平台建设,投运全覆盖的三级桥长数据库。
施工管理全员化。推出项目部各部室“一对一”捆绑式挂联工区(施工队)模式,整合项目部、工区、施工队三级力量共同推进“桥长制”管理。发动党员技术干部争当“党员桥长”,大力组建桥梁建设标杆队伍,着力营造全员参与桥梁施工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随着“桥长制”的深入实施,提高了项目部桥梁施工安全、质量、技术等全面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按计划完成各项节点目标。目前项目部承建的6座桥梁全长2952.18米工程主体安全优质顺利完工,预计今年10月6座桥梁施工任务全部完成。其中项目部承建的银西高铁客专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马莲河特大桥全长1125.06米工程施工中采用节段拼装箱梁现场预制和移动造桥机架设节段拼装箱梁新技术、九龙河特大桥全长1024.8米工程中采用“支架(贝雷架+钢管立柱梁柱式支架)现浇箱梁新技术”等,在银西高铁客专桥梁施工中被全面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以后的铁路桥梁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