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 雪 鲍桂喜
201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年仅23岁的曹文彬怀揣着对人生未来的期待,背起行囊离开“象牙塔”,投入到上海一建的怀抱。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他先后参与了浦东金融广场、青浦赵巷镇H3-02、H3-05地块商品住宅、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从项目技术员、项目工程师到项目常务副经理,这一路走来,曹文彬就像一颗种子有幸扎根在一建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勤奋努力,不断成长。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上海青浦赵巷镇H3-02、H3-05地块商品住宅项目作为一建集团承接的第一个装配式项目,身为项目工程师的曹文彬,全面负责前期施工策划、技术方案编制、现场技术复核、设计图纸变更审核等工作,力求通过这个项目为一建集团后续的装配式施工积累经验。曹文彬依托项目团队承担起项目的BIM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自身对BIM的了解,通过BIM云平台结合RFID有源芯片的使用,赵巷项目实现了装配式构建从生产、运输到吊装全过程的自动化跟踪,并通过BIM云平台,结合二维码技术实现了项目在安全、质量、进度、资料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在曹文彬以及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12月29日,以项目技术创新为主题的一建集团新技术综合观摩活动在项目现场成功举办,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借助装配式新技术的平台,真正做到以智慧建造的理念进行各项技术的创新,该项目管理成果获得2017年上海市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与成果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上海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项目是浦东新区重点工程,也是浦东新区领导重点关注的项目。作为项目常务副经理的曹文彬,将项目信息化管理、物业化管理、绿色文明施工与管理创新工作做到了“极致”。他先后成立了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安全工程师领衔的管理创新工作小组,确定以信息化技术为平台、物业化管理为基础等创新课题,从编制方案到具体落实,各个条线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确保创新课题顺利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曹文彬带领项目团队倡导“创新策划精细化、信息技术联网化、后勤保障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视频监控系统细致入微,智能化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施工监控系统、安全教育定时广播、红外线安全提示器等确保工地安全文明;借助APP客户端实现全覆盖,实现现场监管“无死角”;实现全封闭式管理,人员管理有条不紊,确保了工地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了项目文明施工、安全质量的高效管理,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受到浦东新区、上海建工集团等领导的一致好评。
采访结束后,曹文彬对笔者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在参与工程建设的六年中,我始终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始终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始终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期待和厚望,将参与每一项工程建设作为磨砺自己、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平台。同时我又很庆幸,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项目团队作为我的支撑和后盾,让我每天都干劲十足,我只是努力做好自己而已。
平凡工作岗位能不能出彩?29岁的曹文彬六年里走上项目常务副经理岗位,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拥有匠心,做到专心、专致、担当、奉献,或许你的职业生涯会同样精彩。
图为项目经理曹文彬(中)和技术人员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