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晨饮小札

水不舍

虽说是资深“茶客”,但真正讲究喝茶,也是赋闲后的事。主要是选择各地品级好的名茶,网购来,換着喝,也是一种生活意趣。

一生在办报,处处来去匆匆,人家招待你喝的,一般除了矿泉水,就是袋泡茶。至于办公室喝的茶,也是品级很低的大路货,只能解渴消暑。只不过做了几十年的老记,有一点好处,平常急人所急,帮人无数,积攒下不少友情。自从打道回府以来,好些友人知道我不善饮酒,只喜喝茶,想起昔日出手相助之情,时不时地馈赠一袋好茶,以表谢忱,再续交情。

因喜喝茶,也交了一些貌似很牛的“茶客”朋友。他们的会所、办公室中,都摆着老树盘根模样的硕大茶海。虽说茶叶有珍品,也有一般的,但是喝茶的“腔势”都很浓。所谓的“茶艺”,都是生搬硬套来的,甚至连喝个江南明前茶,也要来一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啥的。讲白了,都是“手势”表演的套路,骨子里无非摆个“小阔”而已。我历来主张,喝茶嘛,无非润喉线,涤六腑,身通泰。茶好就行,其他的龙套玩儿,喜欢的话,可以来一点“装点”门面,但也不宜过于繁琐。

时下中国的古老茶风,主要在粤闽之地,那儿还保留着传统的泡茶、斟茶、敬客的老规矩。这茶风的养成,主要与那一带习惯喝陈年发酵茶有关。江南一带的茶席主力军,历来以当令的绿茶、白茶、黄茶为主,所以茶风都是从明朝中期流传下来的小杯冲泡,礼貌敬客后,各自独饮,花拳绣腿的套路并不多。

近年来,茶商互相抢市,竞争厉害,当季茶的应市时间也越来越早。江南的资深“茶客”都担心有残留农药,有害于身体,于是也开始流行喝闽粤滇的发酵茶和半发酵茶。但是江南的文化传统,历来讲究实际,崇尚简单,所以台湾发明的“茶水分离”的茶具,因其冲泡简单,不损色汤,故被茶客追捧,大行其道。

有时应邀参加沪上友人的茶局,谈佛论禅,说古道今,以茶助聊。席间,经常看到有身着古装的小女子,在悠扬的江南丝竹中,十指纤纤地给大家表演茶艺。这些所谓的“茶艺”,其实多是模仿日本茶道的做派。

东瀛的茶道是从南宋学去的。当年,元军铁蹄逼得赵官家的末代子孙跳了大海后,一些南宋遗民只能东渡避祸,顺便把宋代的茶风也带去了日本。

宋人喝茶,仰承隋唐茶风,讲究的是同堂庄重,盘腿而坐,耳闻雅乐,轻语低谈。漂亮侍女持杯盈步,如风掠过;肃然茶客宽袖遮口,慢啜饮之。这种温文尔雅的茶文化,在东瀛落地后,深被当地人推崇,后来便逐渐演化为日本独有的茶道文化。我曾经遇到过几个日本茶人,他们都说“日本留存的宋文化痕迹,远比中国多”。其渊源,讲的就是这段历史。

2019-08-12 水不舍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130.html 1 3 晨饮小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