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副刊

探摸沉没的“跃进号”轶事

196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轮“跃进号”下水起航,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就在它行驶到济州岛附近时,突然出了大事。日本广播电台发布爆炸性新闻:“中国国产的第一条万吨级远洋货轮,在赴日途中,腹部中了三枚鱼雷而沉没!”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此事惊动周恩来总理,“跃进号”难道真是中了某国的鱼雷而沉没?要彻查此事!

1983年,我采访海军医学研究所副主任龚锦涵,他向我讲述了“跃进号”沉没后他所知道的往事:周总理立刻召开会议,参会的有东海舰队司令陶勇,还有王首道、杨成武等人。

1963年5月12日下午,海军司令部的傅将军来到海军医学研究所:周总理要来这里视察,快准备一下!

下午3点多,周总理一行果然到了研究所,他大步走进潜水加压舱实验室。龚锦涵十分紧张,陪周总理来到操纵台旁。这时,潜水员已进入加压舱,加压开始了。总理侧头问龚锦涵:潜水员在高压下,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龚锦涵回答道:由于氧分压增高,脉搏会减慢,每分钟70次左右。

周总理随手拿起电话,和潜水员通起话来:请你数数自己的脉搏。他从手腕上取下那只上海牌手表,把表面贴在透明的观察窗口上。潜水员从舱内报告说:总理,脉搏56次。

周总理点点头,直到加压锻炼结束还没走,把潜水员一个一个扶出舱来,又亲自数了他们的脉搏:嗯,恢复正常了。此刻,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眼镜盒,轻轻一抖,取出一副老花镜,花镜旁边是一个铅笔头!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戴上老花镜,就用这个铅笔头,亲自把潜水员的脉搏数填写在体检表上。他说:潜水医学在我们国家是一门新的学科,你们要努力学习,做出成绩来!

周总理走后的第二天,海军司令部就通知海军医学研究所:周总理决定把潜水医务保障的重任交给了海军医学研究所。

当时,我国空气潜水作业水平深度只有40米,而“跃进号”偏偏沉没在57米到62米深的海底,现场水冷流急,每天平潮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的准备时间,起码要把潜水深度一下子提高17米,这个挑战是巨大的。

在一个多星期紧张筹备之后,龚锦涵决定采用他自己正在研究的“吸氧水面减压法”进行作业,准备好新的“潜水减压方案”,对潜水员进行了大深度加压锻炼,结合新方法配置了甲板加压舱和供气系统,部署了多平台流水作业的工作程序……

后来,勘查沉没的“跃进号”时,我国首次成功采用了“吸氧水面减压法”这一潜水技术,通过大规模潜水作业,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证了潜水员安全顺利地返回水面。海军司令部给海军医学研究所集体记功一次。

2013年是勘查“跃进号”沉没原因50周年,3月,我寻访勘查“跃进号”沉没原因的功臣、著名潜水员严土法师傅。可是,他儿子严为康告诉我:我爸爸早已辞世。当时,也就是1953年5月的某一天,爸爸突然失踪,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严为康陪着妈妈一起到上海救捞局打听消息。

局党委副书记笑着说:严师傅过几天就会回家的。

原来,勘查沉没在公海的“跃进号”是保密工程,各地救捞局都派遣了潜水员,上海打捞局把年轻的潜水员严土法推荐给交通部。

这次下潜是有很大风险的,当时用的是苏联潜水装备和减压装备,潜水最大深度不能超过50米,最深就在40多米。所以,当第一批老潜水员下潜到离开“跃进号”主甲板十多米的时候就不敢再下潜,但是已经看到被浸泡的玉米和大豆胀开变形,把舱盖都挤开了,真像是“跃进号”受过重大的外力打击。

周总理赶到打捞基地,要求复查。

要复查就要下潜到更深,就要突破50米大关。这时,严土法下潜了,往下,往下,再往下。他观察到沉船周边的礁石上有大片红色,他怀疑是船底漆剐蹭所致。接着,严土发大胆下潜到50多米深的海底,开始探摸“跃进号”船底。他发现船底有3个破洞,都是呈长条状的,宽约15厘米到40厘米,长度达到17米!

周总理和正在减压舱减压的严土法通话:你认为船是怎样沉没的?严土法回答:我认为触礁的可能性大。

周总理又问:你有什么再进一步的证据说明?严土法回答,下一次潜水时我可以专门去取证。

第二天,严土法又下潜。他从粘有船底漆的大礁石上敲下了两块礁石样品,传到水面。周总理立刻让海军送江南造船厂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出来:礁石样品上确实是“跃进号”的船底漆!

严土法从减压舱里减压后出来,周总理和他亲切谈话,不是谈两分钟,不是谈20分钟,而是谈了整整两个小时。最后,周总理问到了潜水员这个特殊职业的问题。严土法大胆地说:总理,潜水这个行当后继无人啊!第一,因为它太危险,一般人都不愿意干;第二,干潜水员待遇很低,我们干一天,自己还要付8毛钱的伙食费……

周总理告诉在场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立刻把潜水员的伙食待遇增加到每天2元,不要再让潜水员自己掏8毛钱。周总理又把交通部部长王首道叫到跟前,指示道:潜水员后继无人的问题马上要解决。

后来,严为康长大成人,他碰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山“一片红”,没有一个可以进工矿企业,他就到黑龙江建设兵团种地去了。再后来,严为康应征入伍,当了解放军战士。复原后,他果然来到救捞局当了一名潜水员,接了他父亲的班。

严为康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出色的潜水员,曾经参加过“渤海二号”钻井平台的打捞,参加过“大舜号”打捞,在许多著名的打捞工程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今年,是“跃进号”沉没66周年了。可是,很少有人想起这件事,纪念这件事,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中国第一艘自己建造的万吨轮叫“跃进号”。

童孟侯

2019-08-12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134.html 1 3 探摸沉没的“跃进号”轶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