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佩岚 通讯员 冯明然
8月18日9时18分,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顺利泵送,贵州在建第一高楼——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双子塔1号楼项目完成了塔楼79层核心筒及79层顶板的浇筑,建筑高度达到401米,顺利封顶。
项目位于贵州金融城一期核心位置,为双子塔式建筑,其中1号楼79层高401米,2号楼54层高275米,项目为目前国内最高的全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高楼,采用260米高位转换实现商业到酒店的业态转换。项目结构为“无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同类结构类型中为国内最高。该项目由中天城投集团投资建设,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承供混凝土。
401米“零堵管”
楼盖结构高度也是混凝土浇筑高度,建设超高层大楼,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混凝土输送。由于贵州地区工程使用的山砂存在颗粒粗、级配差、含泥量高且不稳定的特性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巨大影响成了项目建设的“拦路虎”。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与超高层顺利泵送,该项目混凝土唯一供应单位——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项的技术攻关小组,从混凝土配合比体系的建立、验证到改进,从泵送设备、泵送管路的更换及改良,过程中与中建四局六公司、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等单位借助在贵阳花果园双子塔等超高层项目积累的混凝土施工经验,开展技术攻关,多次实验,配制出了性能优异的低热低收缩高强高性能的机制山砂C70混凝土,逐步将混凝土超高层浇筑困难一一解决。该公司自2017年参与项目建设以来,成功将混凝土泵送至100米、200米、300米、401米的高度,并实现了混凝土泵送“零堵管”,既保证了项目施工进度,也为贵州混凝土行业超高层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据统计,项目1号楼负三层到16层采用C70混凝土达1.9万方,项目也成了贵州省首个实体应用C70山砂混凝土项目,打破了国内无大体量C70山砂混凝土应用于实际施工的先例,填补了此前贵州省无C60以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体量工程应用的空白。据该公司总工程师林喜华介绍,依托该项目开展的《超高泵送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课题已获得贵州省科技厅的科技支撑计划立项,后期还将依托该项目开展C120高强高性能山砂混凝土超高泵送研究。
贵州首个超高层智慧云平台
据介绍,该项目已获17项国家专利,4项省级工法,1项省级科研课题,专利涵盖《一种钢管柱高标号山砂混凝土的检测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地下室底板渗水的施工方法》等多种在贵州喀斯特地貌条件下施工、攻克技术难题产生的专利。同时,项目为贵州省内首次采用“超高层智慧云建造平台”,结合“云平台+”技术,提出“一三三四”智慧工地建设策略:一个中枢,三端监管,三级应用,四大板块,即一个智慧云平台,中控室、PC端、手机端三端监管,公司级、项目级、 班组级三级应用,人力资源、安全、质量、绿色施工四大管理板块15个模块,实现项目全方位业务管理的可视化、精细化、即时化,为智慧建造在贵州省的开展提供借鉴。
据项目经理介绍,该项目完成结构封顶后将继续进行内部装修以及二结构施工,完全建成后将造就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聚集中心、金融市场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使贵阳市“引银入筑”“引智入筑”等工程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改善贵阳市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让市民、企业享受到更加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