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营造

“筑”力小镇留住乡愁美丽振兴

□郝 帅 胡宏宇

水秀山青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在浙江台州黄岩,一个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小镇悄然诞生,而为小镇“美容”的正是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的建设者。

小镇开启“美颜革命”

“以前马路特别窄,下雨天一出家门全是泥水,现在再也不怕了。抬头那些杂乱的线缆也不见了,心里都跟着敞亮”,说起家乡的变化,台州黄岩区的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8年前,危旧房屋、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是黄岩区多个小镇的困扰。然而,“怎么改”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建二局建设者在接到任务后,深入了解小镇的街道、公园、商铺及河道。在对小镇的沉疴痼疾“了然于心”后,一张整治的“蓝图”也渐渐明晰。

不破不立,“破”局之道,还要从环境抓起。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直接关乎百姓的幸福感。作为工程融资、建设、经营、维护“一条龙”的PPP项目总承包方,中建二局台州黄岩小城镇综合改造PPP项目建立了“一部一办五组”,即小镇综合整治改造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整治管理组、环境整治组、督导检查组、对接协调组、维护提升组。至此,这些小镇拉开了“美颜革命”的序幕。

“我们承担着4个街道、5个镇和6个乡共计15个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涵盖黄岩区的2000多公顷面积。我们的施工现场就在百姓家门口,可以说完全敞开。我们一开始也担心,这样做机器设备会不会被损坏。但在施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小镇百姓知道我们是帮他们把家乡变美变好的,对我们都很支持”,台州黄岩小城镇综合改造项目经理吴瑞说。

路畅了,水清了,房子加固了,店面变美了。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小镇的居民。如今,已整改完成的澄江街道居民的生活变成了这样:居民不再随手扔垃圾,而是愿意多走几步路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小镇礼堂的表演散场后,大家都会自觉把凳子放整齐。

管理破三关 “给力”又“走心”

施工子项多、施工现场人流密集、施工内容复杂多变,是城镇整治改造工程和其他常规房建项目的最大不同。

城镇整治工程施工内容纷繁复杂,上至房屋立面、路灯工程、店铺招牌、拉线整治,下到道路硬化、园林绿化、沿街景观、公共设施,再下到桥梁修缮、河道清淤、管道开挖,可谓深入小镇的“毫发”与“肌理”。面对数千施工子项,项目人员制定“销项清单”,分门别类将各子项逐个列出,并按要求各个攻破、每项完成后进行分组检查,确保滴水不漏。

“不扰民,不破坏,不对立”是项目团队给自己的“约法三章”。由于改造项目多位于人流密集处,为了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坚持居民区夜间不施工。一道道现场防护,一个个警示标牌,都可见建设者的细腻。

同时,由于小镇之前的规划设计缺位,不少“老大难”累积多年,这就需要在施工内容上做好“加减法”,施工方案常常调整多遍。项目积极与政府单位牵头人碰头协商,提高施工效率,做到“施工变动前一周沟通、施工内容前三天确定、施工条件前两天准备、施工当天如期开始”。

“筑”力小镇蝶变,让幸福如花绽放

为了还小镇居民一个清新婉约的江南小镇,建设者坚持把“小题大做”贯穿于每一项建设内容中。乡镇生活垃圾如何处理?污水排向何方?小镇虽小,“五脏”俱全,对待每一个基建设施,建设者都下足功夫。

让“乡愁”记忆不断延续,让活力小镇不断升级。为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古建筑的同时,实现自然、小镇与人的和谐共处,项目团队邀请专家实地“会诊”,梳理问题,并不断调整设计方案,通过整治提升小镇总体形象,实现变漂亮的目标。在治、拆、建中,昔日的“灰姑娘”终于蜕变新生。

实现了“小而美”,如何才能“小而活”?找准特色必不可少。项目组建了专门的规划设计团队,一镇一品,充分体现“和而不同、杜绝复制”的改造原则,打造出“甜蜜澄江”等一系列乡镇“标签”。一条条老街,一个个旅游接待中心,既为小镇发展注入活力,又弥补了原来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缺失。

2019-08-22 □郝 帅 胡宏宇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279.html 1 3 “筑”力小镇留住乡愁美丽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