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以上海为依托,上海宝冶还全力拓展全国各地的非钢市场,逐步扭转工程承包主业高度依附于冶建市场的局面。据统计,目前上海宝冶在非钢领域的营收占比已达到八成,在着力发展超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电子工业洁净厂房工程等非钢优势品牌业务的基础上,还持续开拓和创新打造主题公园、民生工程、军民融合工程、新能源工程等系列产品。
记者:城市建设领域竞争激烈,上海宝冶有何优势能立于不败之地?
陈刚:优势就在于我们从事的“老本行”多是综合性、大体量、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含量高的冶金建设项目,制作施工安全工艺可以说远超一般的民建项目。打个比方,一般项目只需在常温下施工,而一些冶金项目则需满足从摄氏零下到零上一千多度的要求。因此,凭借专业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上海宝冶拿下了众多高新尖项目。例如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就是北京冬奥会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项目。
该项目采用世界顶级赛道设计,在弯道数量、赛道长度、速度、难度等方面均达到顶尖水平,是国内第一条且唯一一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360度回旋弯的赛道。建设中难度最大的是土建阶段的混凝土浇筑和最后的赛道混凝土喷射,目前正在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为满足运动的安全性和竞技性,滑道表面要达到较高的平整度。这就要求喷射手在高强度、高难度施工条件下,确保赛道喷射一次成型,且精度必须控制在10毫米以内。可谓是“毫米级精度的手工赛道”。目前多个赛道段已完成混凝土喷射,获得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为了提升企业在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海宝冶成立工程技术研究院,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关注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等技术前沿,推动郑州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落成投产、张家港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评审,上海宝冶首次被成功认定为2018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国家研发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控集团联合申报成功国家“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此外,宝冶BIM中心与同济大学携手,协同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发起设立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携手上海交大、上海咨询协会等社会资源建立宝冶BIM学院,在BIM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推广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记者:立足民建领域后,上海宝冶的最新发展目标是什么?
陈刚:目前上海宝冶正围绕着“平台建设年—集团化管控年—标准化管理年—以及2020年的跨越式发展年”这一发展主线,以项目管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适应EPC全产业链、项目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架构和流程创新;灵活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指导管理决策;深入应用平衡计分卡,推动发展质量变革;不断超越自我,到2020年实现1000亿元新签合同额,500亿元营业收入的目标,奋力打造一流的最具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