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 芳 王正兴
贵州省独山鄢家山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一个什么项目?进场之初,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了2400余根桩基及坚石独基破碎;在主体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69栋单体,2400余名施工工人,平均每天5至7台泵车同时作业。黔地中冶人,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于4月26日迎来了竣工验收。
黔南州独山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县城,给人的印象里永远都有炙热的烈阳,它勤奋地、热情地炙烤着大地,好像永远不会缺席。他在最炎热的夏日走进这个小县城,开启了他的奋斗岁月。常在清晨,树上的小鸟叽喳,天边的朝霞半露,客厅里窸窣的响声总在宁静的早晨惊动徘徊在梦中的人。仲夏的中午,夏日当头,绚丽的白光幻花行人的眼,细细的石子小路上,三三两两头上冒着汗珠、被烈日“抽干”精气神的行人,总会被身边风一样刮过的人带来一丝凉风;时有深夜,灯火通明,蚊虫相伴,敲击键盘的声音久久回响。这是他项目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叫谷科路,上海二十冶独山鄢家山项目经理,万千建筑人中的一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黔地中冶人的坚守。
论做事,认真刻苦
有句戏言称“人要成就某种事业,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但对于谷科路来说这不是戏言,是事实。
项目攻坚的关键时刻,独山项目成立了百日攻坚突击队,谷科路是突击队队长。每天坚守在攻坚战役的第一线是他的工作常态。工人尚未上班,他已经在办公室,认真梳理当天的突击任务,理清工作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突击队施工。在追赶工期的高峰期,突击队施工人员超过一百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难题他都要亲自过问解决,常常是饭都来不及细嚼慢咽,就有人喊着“谷队长、谷队长”。因为需要连续的夜间赶工,他常常在工人吃晚饭的时间,就要把夜间施工计划做好,安排好夜间施工人员后,要在现场指导施工到深夜。在那段时间里,睡觉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开玩笑地说“等到工程顺利完工了,一定要睡个三天三夜”。顺利交房验收后,他成为鄢家山花园项目的项目经理,投入到繁杂的工程收尾工作中。尾项收尾工作繁杂琐碎,也是人心最松懈、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在这期间,他的精神毫不松懈,每天都会到现场检查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确保现场安全零事故,无质量缺陷,确保搬迁群众安全入住。
每次去现场总能发现他的身影,太阳的暴热热不过他牵挂项目的心,雨水的冰冷冷不了他炙热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论做人,赤诚磊落
“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不如心有所定,专注做自己”,谷科路是个真心真性情的人,带着爱、温暖、光亮,在繁忙的项目生活中带来感动和愉悦。
独山项目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年轻小伙子,他们有的初出校门,有的刚离家乡,面对这些他眼中的“小孩子”他总是操碎了心。工作中,他毫不藏私,将自己多年积攒的施工经验、学习资料、感悟心得倾囊相授,只为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几步弯路;在生活中,他设身处地为大家考虑,外表看起来是一个“糙”爷们,内心里却柔软细腻。有一次,偶然听到项目部有人半夜睡觉被冻醒,第二天电暖炉就出现在了房间。怕大家不会照顾身体,他的房间总是放着感冒药。他的热心肠不仅在项目员工身上体现,现场有民工没拿到工资的时候,他总会耐心解释,了解工资发放情况后找班组长协调解决,他常对班组长说:我们要推己及人,民工兄弟辛辛苦苦赚钱养家,要按时发放民工工资。”搬迁群众入住小区以后,大事小事都会想起项目部有个谷经理,踏实靠谱,找他准能解决问题。在这个项目,他是一个“大家长”,一个“知心哥哥”,大家有了心事第一个想要倾诉的对象是他;有了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一件件温暖的小事,汇聚成了信任“大河”。没有无缘无故的信任,当大家亲切地喊着“谷哥”的时候,是对他的付出作出的最大的肯定。
论能力,材优干济
2012年初入职场就被评为“优秀新员工”,在之后的工作中,谷科路像是被打了“兴奋剂”不知道疲惫,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新的知识,不断钻研。入职七年间,他不断突破自己,自学考取一级建造师,2018年2月被评为上海二十冶“先进工作者”,同年3月被评为上海二十冶“优秀科技工作者”,2019年1月又被上海二十冶评为“先进工作者”。他独立编写的《独立式塔吊基础》2018年2月被授权为实用新型专利;独立编写的《锚索桩套筒定位装置及使用方法》被授权为发明专利;独立编写的《浅谈高层建筑外墙施工的安全问题及措施》论文获得《建筑与装饰》期刊的优秀奖,参与编写的《多级陡坡条件下高层吊脚楼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已按科技成果进行登记。
生活在日复一日地重复,建筑工地里的他,完美诠释了“泽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念。他对自己所认定的事总是立场坚定,对待工作常常尽其所能,克制而追求完美。他叫谷科路,奋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黔地中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