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但整体上建造模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仍长期停留在传统粗放的劳动密集型建造阶段。这几年我国绿色转型、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社会发展因素,使得建筑行业不得不向建筑产业化转型。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搞工业化的初心是追求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环境影响等的效益最大化。
目前,项目主流建造方式是重前端、轻后端。重前端是指工程项目中资源要素大都投入到施工现场,轻后端是指设计策划、部品集中加工生产配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筑产业化的目的就是改变这种重前端、轻后端的思维,将前端工作量逐渐减少,项目过程变得更为可控;后端不断做大的同时,走上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化的道路。
“十二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企业积极性高涨。中天控股集团在建筑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稳健的道路,让企业健康发展、品牌提升。
市场研判到位 投入布局长远
由建造商向现代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市场规模和项目管控能力是中天目前的最大优势,也是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前提。围绕创建领先的现代工程服务商和美好生活服务商的目标,中天控股集团清晰预判先进生产力、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好顶层规划和制度、政策供给,优化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
中天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建筑业发展技术升级的指导思想和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明确要求下,充分认识建筑业的服务业特征,确定了以政策引领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以统筹推进和协同发展相结合、以技术创新和客户导向相结合、以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相结合等四个原则,做了战略调整和全方位的发展布局,并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把握牢“优结构、强技术、严管理、求质量”的工作主线,瞄准先进生产力和行业前沿,通过与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相互融合,打造研发、产业新平台,形成建筑产品的先进建造方式,形成领先产品的开发能力,形成优质服务的供给模式,以技术进步增加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突破。
中天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提高现场效率、解决当下工程上的刚性需求为目标,进行企业发展布局。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物流、建造及后期维保,每个环节都做到效率最高,中天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合理分配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中天善于做加法,对欠缺良好行业配套的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进行产业投入与布局,获得最强的综合竞争力。
中天以“真心缔造美好家园”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具有人才、技术、资本、品牌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系统城市建设服务商,围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装配式装修、智慧建造等技术方向,构建以现代集成建造为特征、高效施工为特点,形成技术含量高、产业链完善的产业体系,同时辅以信息化设计、标准化管理、物流化配送、智能化服务等配套支撑,形成功能齐全的产业集群。构建新型建筑产业化产业生态链,积极拓展与施工主业相关的辅助产业,在国内兴建了二十余个工业化材料部品生产及研发基地,产业覆盖钢构、幕墙、有机硅化工、石膏新型材料、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模板、工程模具、定型化设施、建筑防护爬升系统、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多个领域。并依托自身完善的市场布局和丰富的产业链资源,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形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工业化建造模式,在房屋工业化建造领域为行业上游优秀企业提供有力支撑,装配式建筑项目年施工面积超过1000万平米,先后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称号。
中天积极夯实产业链各环节的服务能力,以实体产业为支撑,基于技术体系开发和关键工序部品装备生产等能力,由“施工服务商”转变为“核心过程产品装备+服务”的系统集成供应商,循序渐进,积极跨界合作,逐步具备了绿色智慧建筑的标准制定、规划设计、生产建造、采购运维、投融资等在内的一体化服务及系统集成的行业支撑能力,满足客户一站式的服务需求。
发展关键技术 产业化路径清晰
中天营造崇尚技术氛围,大力推进工程设计、数字化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核心技术能力建设,推动配套产业链技术能力提升和协作融合。在数字技术引领下,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有效支撑,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提供新的产业发展动能。打造绿色智慧建筑,对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向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工业化、精细化方向转型,摆脱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中天推出了一系列建筑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推进措施,聚焦房屋建筑领域应用范围广、且有较高市场容量的关键工序、关键材料及工艺过程装备,进行系统研究与改进;梳理人、机、料、法、环建造要素的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为实现建造过程装备化、数字化打好基础。围绕建筑主体建造初步构建可实施的智能建造架构,为数字化建造推进创造条件。在建造环节,如设计、施工中推广BIM的运用,强调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在生产制造管理中,推广自动化与数字化的结合;在运维系统中,如房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模型、PPP项目探索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模型的应用等。
中天积极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研发团队,投放科研经费并设立生产型产业公司研发经费指标,持续加强建筑物理及材料研究硬件设施的投入。形成系列化可靠的材料部品体系,拓展涵盖材料部品的加工制造、装备生产等多方面产业,为主业的良性发展赋能。从管理型的工程公司转变为能够实施全流程的组织管理、具备关键部品材料生产制造能力、掌握数字化建造及制造技术实力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工程服务商。
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持续在数字建造和智能建造方面进行研发投入,通过数字建模、传感互联、数位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代入,将建造环节数位化,打造数字化的建筑产品线,把中天的建造水平提升到现代化工业制造级的精细化水平,围绕建筑本体,实现数字链驱动下的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的建造与服务模式。全产业链协同联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通过对项目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实现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支撑服务和一体化协同管理。打造绿色智慧建筑的建造及运维能力,致力于成为我国智能建造的领航员。
整合优化资源 一步一个台阶
在大工业化概念全面提出和快速发展之前,中天已经在国内布局了钢构、幕墙、有机硅化工等产业,具备了一定建筑产业化起步发展的底子。中天在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体系研究,考虑其合理性,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调研、建设试验项目,制定企业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013至2015年,中天优化和完善了装配式建筑体系,建立了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成立技术研究部门,对装配式结构体系、装配式住宅建筑性能、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BIM技术在生产和施工应用等方面的进行技术研发;重资投入制造环节,开展了国内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陆续布局了中天德清、金华、西安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
2016至2018年,中天继续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布局和建设,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使企业具备实施装配式建筑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开拓装配式建筑市场,企业向建筑产业化集成供应商转型。优化产品体系,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积极应用BIM技术,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体系。
2019至2021年,中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标促进规模化生产,推进绿色建筑部品研发生产,丰富产品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建立以提供专业专项技术或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服务,整合或引领产业链下游资源;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助推装配式建筑发展。
截至目前,中天拥有“中天设计”“中怡设计”“天怡设计”三家综合型设计院和多家专业型设计院,形成了一千多人规模的专业设计团队。以大量的科研和实践为基础,主持和参与多部行业标准、图集的编制,形成专利、工法、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数百项。
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先进企业,集团依托自身完善的市场布局和丰富的产业链资源,以工业化建造技术为特色,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工业化建造组织模式,在建筑领域为行业上游优秀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天开展内外部对标学习,充分认识工程服务对象是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产品,通过宣传、观摩等活动凝聚共识,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利用集团产业链齐全优势,主动开展产业协同与技术资源共享,将“专而精”的细分优势整合汇聚成“全而强”的整体服务能力。
积极着眼未来 加快产业化步伐
在“中国制造 2025”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建筑业带来新的变革和重大影响。中天通过集团资源整合、信息集成,搭建集团信息化驾驶舱;凝聚各项目、各产业板块、区域公司优秀经验,形成标准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在解决当下工程实际问题的同时,为数字化建造的目标打下基础。
数字化技术通过建立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通,借助系统化的传感、决策、控制、执行等手段,进而实现数字建造,将虚拟世界里的建筑转化为实体建筑。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为建筑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持,在实践层面发生重大变革,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中天着眼于中国未来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在建造阶段的应用,促使施工技术理论体系创新,通过流程管理的夯实,达到强化要素管理,解决好当前行业问题,推动建筑业实现精益建造。
中天拟以集成创新、开放引进为主要路径,加强与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跨界融合,全面拓展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跨专业技术整合能力。加强产学研用各类主体的合作,联合构建新型建造方式和关键共性技术体系,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技术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等子系统逐步构建中天“数字大脑”,进行资源组织和要素配置服务,实现建造全流程“数字化”。打造开放式工程服务共享平台,为全行业提供建筑以及相关工程的劳动力、材料、过程装备、工艺工法等要素的建造过程决策支持、智慧监管,优化价值链,赋能行业,服务社会,助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济南万科金域国际,装配式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建筑类型商业办公,预制率60%。构件类型为PC外墙挂板、PC叠合板、PC楼梯。
上海碧桂园奉贤C13地块总承包工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地上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类型住宅,预制率25.2%。构件类型为外墙PC板、外墙PCF板、PC阳台/空调板、PC楼梯、PC叠合板。
龙湖·紫金上城,主楼高层采用隐式钢框架结构,地上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建筑类型商业办公。
德清基地位于湖州市德清乾元镇中天建筑产业园,占地规模400亩,主营业务PC生产、模具制造、钢筋加工、防护屏、铝合金模板、建筑石膏产品,致力于新型建材、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金华基地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中天建筑产业园,占地规模117亩,主营业务PC设计、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