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动起来!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据《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要达到2.5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意味着未来15年,要再增加相当于现有场馆一半的面积。
对此,《纲要》要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
同时,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和评价制度。研究完善建设用地标准,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范围内,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并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
此外,在《纲要》列出的九大重大工程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居于首位。具体包括:合理做好城乡空间二次利用,积极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建设一批小型足球篮球场地,提高学校足球篮球场地利用率;科学规划布局和建设一批室内外公共滑冰、滑雪场地,推广使用可移动式冰场和仿真冰场;推动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服务网络平台;研究制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的扶持政策。
(本报综合报道)